“圈子裡已經傳開,同靈省的林小姐吃頓飯,少走十八道彎路,少奮鬥十年。你的名聲已經傳到南邊,而且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都想知道你長什麼樣。如今約你吃頓飯的價錢可不便宜。”
“一定是林信華搞的鬼。”林語晨無奈地搖頭,“若是誰請我吃飯都應,我也太好見。不約,而且我沒那麼多賺錢的點子分享給他們。若我真有想法,自己賺錢不香嗎?”
李麗珍撫掌輕笑:“世上的錢啊賺不完。你在很久前就明白這個道理。不然,你也不會同我們合作,讓淳于芳出頭。
行吧,咱們林小姐現在神秘得很,確實不是誰想見就能見。
過完年,你到美麗國有什麼想法嗎?”
“我打算在那邊成立一個辦事處。你知道現在國際市場都看好我們的大市場,國人愛存錢,手頭餘錢夠多。其次,國內人口量大,消費市場前景廣闊。
對於老外來說,國內是一塊肥肉。
與其便宜他們,不如,我們來牽線搭橋,從中取利。”
李麗珍睨她:“真是天生的商人。”
又說,“我同意你的部分想法。具體哪幾方面可以入手呢?”
林語晨愛同李麗珍商量,師孃的見識和見解是張茉莉、淳于芳都比不了的。若是晨芳國際的股東裡誰是頂樑柱,非李麗珍莫屬。
“我們手頭現有的資源當中,何方明的華麗服裝廠規模最大。
我打算先幫他拉一些國際業務,加深同國外的聯系。從實業轉向高新科技電子産業。
具體方面有汽車、電子市場。你知道現在深地那邊的電子手錶已經論斤買賣,bb機在大規模進入市場。
我相信不久後應該會有更先進的電子産品進入國內市場。”
李麗珍發現她的眼界已經超越自己,點頭贊許:“你的思路很好。現在,外省有幾股資金流入靈省,一方面是建築地産業;另一方面與晨芳國際市場有關。外面的人也想分一杯羹。”
“如今我們的面料、服飾市場已經全國出名,也應該試著走向國際。有外人眼紅不奇怪。若是晨芳國際市場那邊供不應求,可以考慮自建大樓作為第二市場。”
林語晨笑起來,“這要投入大筆現金,得與芳芳商量。”
“當然。我的意思是你不考慮參與建築業嗎?”李麗珍說起現在的熱門行情,“我們的房屋是70年代建造的二至三層的老房子,現在可以建造五到七層的高層樓房。”
林語晨動過入房地産行業的心思。但是,她最終放棄這塊肥肉。
“師娘,貪多嚼不爛。現在的建築標準不夠全面,我們再等等吧。”
“等?你明白市場是瞬息萬變,等可能意味錯過。等後面進場,前面的老大哥未必肯讓肉。”
李麗珍傾向於把晨芳國際的資金留在國內,發展國內市場。
林語晨聽出她的意思,沒有直接反駁:“我同意師孃的看法。但是,說實話,想要做大做強,離不開國際資本。
我的建議:一是投資國內有技術底子的面料生産商。二是借何方明的成衣工廠,替他搭上國際市場,引入更多資金,開拓新的國際領域。至於房地産業,國土面積大,國人很多,真不妨再等等。”
李麗珍看她心意已定,也試著退一步:“明白。你不是不入場,只因我們現有的資本還不夠入場的資格,這才是你說的時機沒到。”
林語晨是這個意思。若真要啃這塊肉就必須要有成熟穩健的現金流。不然,幾萬噸混凝土、鋼筋下去,全成預售樓房。國人何必為難國人。
幸好李麗珍不是一頭紮進去不講道理的主,溝通很有效果。
李麗珍舉起精緻的紋花茶杯,同林語晨碰杯:“我提前祝你在國際市場佈局成功。回家幫我給你的父母帶好。”
“好,謝謝師娘。”
林語晨被李麗珍送出門,回首這幢紅瓦小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