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在不知道真相的時候,願意動腦筋去思索,也就是所謂腦補。
很多人腦補出一出大戲。
這肯定是誰家有錢的孩子沒事兒幹,沒錢燒得慌拿錢撒著玩兒呢。
也不知道京城誰家這麼有錢,能給熊孩子一次提供這麼多的錢和鋪子讓熊孩子禍禍。
或許是因為這件事情關注到的人多,討論的熱度又很高,很快連報社裡的人都被驚動了。
京城裡幾家著名的報社,都開始安排派出記者採訪蘇小妹奶茶店的老闆。
這幾年以來隨著開放的逐步深入,京城裡的各種鋪面,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
上面的領導認為這是經濟繁榮起來的重要象徵,因此對於這些第三產業的商鋪,關注度也在增加。
但開鋪子,大部分的人都是一家一家的開,很少有人會一次性開這麼多的鋪子。
敏感的記者已經敏銳地感覺到,這件事如果報道得好,可能會讓他們的報紙銷量增加。
報紙作為傳媒老大,雖然不愁沒有銷路,但天下沒有人嫌棄賺錢多不是!
尤其京城裡各種報紙不少,彼此之間的競爭還是很大。
此時,已經踏上飛機去了國做翻譯的蘇小甜並不知道,國內已經因為蘇小妹奶茶掀起了軒然大波。
作為蘇小妹原型的蘇小甜依舊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
作為幹一行愛一行的典型代表人物,蘇小甜對於每一次接受的任務都十分盡心盡責,堅決不拖後腿。
至於國內那些事,反正有蘇小四操心,她只管坐等收入就行了。
蘇小四這些天也在想著,怎麼才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對蘇小妹奶茶店的經營中來。
甚至,他都想到,找點關係找記者寫個稿子。
只不過,蘇小甜不在國內,而蘇小四著實不曾與媒體的人打過教導,求助無門,才不得不放棄這樣的想法。
誰知道,就在他淡了想法的時候,就聽到有記者要採訪自己的好訊息。
這可是送上門的廣告啊,蘇小四當機立斷決定,一定要抓住這個好機會。
第一個聯絡到蘇小四的是《京城日報》的記著曲子白。
曲子白是個年輕人,本人也是從京城大學漢語言文學畢業的,畢業之後,分配到了京城日報。
他也是個十分有能力的人,不過短短三年時間,曲子白已經從當初新入職的實習記者成長成為京城日報的筆桿子之一。
這一次的採訪,他也十分有興趣。
總覺得,這一次採訪如果稿子寫得好,能引起更多的關注度。
因此,曲子白提前做了不少功課,甚至連別人不知道的一些訊息都挖掘出來了。
比如這位年輕的蘇先生,並不是坊間傳言的二世祖,只會敗家。
他是個真正的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產業。
別的且不說,光是幾家小吃城,一年下來,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雖然說,京城裡前後又有不少小吃城開張,可真正生意好的,卻之後這位蘇先生名下的幾個小吃城。
喜歡九個哥哥團寵小甜包請大家收藏:()九個哥哥團寵小甜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