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大營不止一個,呈品字形佈局,明顯是兩小一大。
因此,魯修盯著的便是那個較大的營地。
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這個佈局存在一個缺點:前營堵住一條路口,後營也堵住一條路口,主帥的大營位於中間。
路的兩邊皆是高地,並不適合大規模行軍與騎馬,
然而匈奴人卻疏忽了一個問題,像黑蛟別動隊,若從兩邊進攻,尤其是投擲物品時,居高臨下會極為有利。
透過目測,並綜合考慮風向等一系列問題,魯修發現自己所處的位置堪稱最佳。
蔚州雖地處北方,但山地和丘陵呈現出北邊陡峭、東南方向較為平緩的地勢特點,所以匈奴人習慣性地將營帳搭建在較為平緩的坡上。
另外,當前晚間的風向多為東南風,在這樣的條件下丟擲手雷或者燃燒瓶,絕對能借著風向發揮作用。
魯修把剩下的九個人召集到一起,低聲說道:“我們現在剩下九個人,也就是三個戰鬥小組。我命令:
三個組分別找好方位,瞄準下面那頂最大且最亮的帳篷,使用手雷彈射攻擊。
總量發射九枚,打完六顆手雷,最後再打出三顆燃燒彈。聽明白了嗎?”
魯修的聲音極小,下達命令後,並不需要眾人出聲回應,聽懂的人只需在他肩膀上輕輕拍一下即可。
這都是訓練的時候定下的規定。
結果大家拍肩都表示聽懂,
魯修接著說道:“任務完成後,立刻收拾好物品,直接撤離,到指定地點集合待命。話我已經說完了。”
眾人再次在他肩膀上觸碰一下,便各自去準備。
他設計的馬樁弓安裝起來很簡便,兩根木頭交叉,中間支撐一個固定樁,側面看還真的像一個“人”字。
將弓臂卡在上面,繃緊弓弦便可。
大家準備妥當後,派出一人來到魯修的位置。
待魯修下達開始攻擊的命令,聚在他身邊的人即刻離開。
此次攻擊選在夜晚,魯修在設計導火繩的時候,有意將竹管留長。
這樣一來,竹管既能當作尾翼,防止酒爵在空中翻滾,又能讓導火繩在燃燒時,火光不容易被人察覺。
發射的人,腳踏固定樁,雙手用力,調整好角度。
當第一個酒爵飛進敵人軍營,恰好落在金拓兒的大帳頂上,“噗通”一聲,聲響讓帳內的金拓兒頓感奇怪,他明顯察覺到有東西落在了上面。
帳篷裡並非只有他一人,還有他本族的首領,以及一旁的侍衛。
隨著四周幾個瓷瓶落地的聲音響起,眾人頓感不妙。
一個匈奴小首領剛站起身,頭頂上的手雷便爆炸開來。
衝擊波瞬間將帳篷裡點燃的蠟燭掀飛,落在地上繼續燃燒。
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爆炸聲接連響起,而後又有投擲物飛入。
有的酒爵撞擊在堅硬的物體上破碎。
砸碎的酒爵即便未能爆炸,也燃起了沖天的火光。
六枚手雷很快發射完畢,接下來的燃燒彈才是真正的“主角”。
燃燒彈本身由竹子製作而成,落地後不僅會產生爆炸,噴出來的火焰還伴隨著油脂,落在哪裡,哪裡便會燃起一片火海。
油脂一旦粘在身上,根本甩不掉。
羊皮氈、羊毛繩等,大多都是易燃物,藉助著油脂的燃燒,軍營裡的人四下逃竄。
這場大火折騰了他們足足一個時辰,火才終於被撲滅。
這通天照亮的大火,被趕來的楚雲飛隊伍看見,因此打亂了原本計劃襲營的行動。
他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只好原路返回向蘇定山覆命。
“這場火來得太好了,我看明天他們還敢不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