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城王素來都是聽得進別人的意見的。
許多人暢所欲言,高談闊論滔滔不絕,也從未拘束——這麼一來梁城功名雙收,說起來梁城王年紀不過雙十便有幾分‘德高望重’的模樣。
如此,這麼順風順水的情景之下,梁城王暗地裡也在慢慢的培養一批願意生死追隨他的人才。
之後——當真是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了。明樓站在高處,與梁城王一起登高望遠之時,也意識到,這梁城王不比童年時沒名沒分,還是個罪臣之子。
如今的梁城王也不再是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的境地了。
梁城王於人間而言,已經是如日中天的情形——但他卻愈發清減了。
在之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明樓期間一直修生養息,堅持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卻也偶爾聽御醫提及,梁城王為了國家勞心勞力,如今,又脾胃不和了,或者是失眠傷寒了……
明樓偶爾想起黑夜裡那雙溫情脈脈,熾熱閃動的眼睛,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感覺。
又過了一段時間……明樓在梁城王的抬舉下搖身一變,已然是堂堂的護國公主——明樓對此沒說什麼,並且,其實有所動搖……
明樓動搖並非功名利祿,而是夜涼如水之中,明樓沉淪在那雙總含情脈脈盯著自己的眼睛的主人。
有一段時間,明樓心中如同春暖花開,總是看待一切都激情澎湃彷彿心意難平。
然而明樓知道自己身而為人,便因該循規蹈矩,便不敢擅作主張免得驚世駭俗——梁城王,已然成年開府,雖未曾成家,但已經遷出王宮,入住華府。
梁城王越發繁忙,但幾乎算得上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般音訊全無的忙碌著。明樓偶爾想與他見見,亦如天人‘兩隔一般’,竟艱難險阻困頓重重。
無事,明樓是不敢大搖大擺出宮的,只是明樓偶爾會乘著夜深人靜之時偷偷跑出宮外去看梁城王。
一如明樓印象之中,梁城王是從不肯早睡的,即便是梁城王身體不適,眉頭緊緊的皺著,也會就這燭火在小窗涼風下埋頭苦讀,一直到精疲力盡。
明樓也似曾在好奇過樑城王,問說,“王妹知道王兄夜以繼日的都在將心思花在讀書之上。只是,書乃傳惑載道,但這些道理……這些疑惑原本皆是來自於生活,王兄既然有意領悟,何不拋下這些沉長迂迴的通篇長論,直接在生活裡體驗?”
梁城王久久沒有說話,抬起頭來疑惑。之後,沉默許久文不對,題客氣說,“書中自有黃金屋。”
這話依稀耳熟——彷彿是明樓對梁王說的……
那時候梁王還小,小的不經世事,不解事故。而明樓繼承前世記憶,心中對這麼個孤苦無依的小孩多是心疼——並且,因為梁城王是老王后親自撫養,所以明樓明公主是有機會與他略微噓寒問暖的。
作為明哲保身,不給別人添麻煩,所以明樓也只敢按照放下禮儀規矩,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對梁王噓寒問暖……
——但回憶起來,老王后武將之後,明澤帝與臻榮公主皆是自小習武。
而梁城王與自己的父親周城王亦是文韜武略,骨骼驚奇是乃當年名震江湖的文武雙全的能人賢士。
其實當年小梁王好動。並且單純,可謂天真得無憂無慮……而明樓,每次看到這風雨交加之前還在努力盛放的花朵,亦總是憂心忡忡悲傷得無言以對。
明樓瞧著,小梁王每次看到明澤帝兒時練武威風堂堂總是會按捺不住跟著比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剛開始小梁王年紀尚小,又內向,但那會兒……那會,梁王好奇盯著明澤帝練武,目不轉睛之時,先王后是讚許的,因為先王后覺得對比起來,自己孩子惹得另一黃口小兒竟鄭重其事的行注目之禮視為驕傲。
之後從愈發相熟,小梁王逐漸說話,喜歡熱鬧之後便見端倪了。
尤其是見小梁王對武術表現出來的極大興趣,王后眉頭一皺,過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買通太醫斷了梁王兄的經脈——直接不罷不休,將小梁王變成廢人,如此,永無後患,自然可以高枕無憂。
梁城王曾經對明樓說過,醒來之後,一度覺得這世間天昏地暗沒什麼光芒。
小梁王尋死覓活的也找不到老王后——不過,當時有兩個宮女守在床帳外。
小梁王有些口渴,請求宮女幫他倒了一些水,只是那兩宮女依舊低頭交頭接耳切切私語著些什麼,恍若未聞,完全置他不顧。
於是,小梁王只好絕望的‘自力更生’,選擇自行下床,尋覓水喝——當時的感覺,梁城王記得很清楚,說是身體像斷線了一樣。但諷刺的是,當時的感覺是——自己甚至連被人操控的提線木偶都算不上,反而,是彷彿爛泥扶上牆,一無是處。
梁城王某一瞬間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彷彿不屬於自己,而別人也不需要。
後來伴隨梁城王年齡長大,也越知道越多,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往又麼可能不被人拿出來做戳人脊骨飯後私語呢?
明樓想梁城王其實一開始是不怎麼在乎這些陳年往事一樣的——總歸自己筋脈以斷,無法在次成為新權舊勢之間的什麼威脅,但不會有性命之憂,然而卻總孤立無援就是。
這便是事與願違,梁城王本來知道自己人微言輕,所以,亦欲息事寧人。但沒想到,隨著小梁王的年齡增大變得源源不斷,竟避之不及。
之後,梁城王便請命搬到了王宮偏遠一角居住下。便是在那時明樓有心照顧,找到梁城王時,寬慰他的便是,“書中自有黃金屋。”
明樓的言外之意,左不過是寧靜致遠,淡泊明志,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好在小梁王聽進去了,如今就算成了梁城王也依舊嚴於律己,不敢鬆懈。
明樓見此,半喜半憂……當夜其實明樓以為,若梁城王就此懸崖勒馬,還人世間太平倒也是行善積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