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都在變 (第3/3頁)

推薦閱讀:

不過自從宋真宗後,幾代人君都在“反思”趙匡義的做法,因此對趙德芳這一脈並不薄,如趙世居便封了一個右羽林大將軍之職。雖是職官,但每年會拿不少薪酬的。

涉及到宗室子弟,周輔不敢再往下查了,於是上報朝廷。趙頊看到後產生了擔心,畢竟變法,也讓一部分宗室子弟很反對的。因此將周輔遷為開封府推官,繼續主查此案。

周輔繼續查下去,其實也無反狀,不過無論趙世居,或是朱逢確實說了一些牢騷話。

然後將查案經過,上書給朝廷。就看朝廷怎麼處理了。

當然這件案子先經過中書,呂惠卿便翻看此案,無意中看到一個四川的道士,叫李士寧的。

他立即來了精神。勸說趙頊繼續嚴查此案。

可以輕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可以重判。畢竟沾到宗室子弟就說不清了,看看西晉之敗。還有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諸王的爭鬥,趙頊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於是朝廷又重派御史中丞鄧綰,知諫院範百祿與御史裡行徐禧雜治此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範百祿父親就是範鎮,可想他有多恨王安石了,於是在呂惠卿誘導下,成了呂惠卿的槍桿子。還是那句話,愚人者。只能被智人所馭。

迅速矛頭對準了李士寧。

這個李士寧據說“自言學道,多詭數,善為巧發奇中。目不識書,而能口占作詩,頗有才思,而詞理迂誕,有類讖語,專以妖妄惑人。周遊四方及京師,公卿貴人多重之”。

其實就是一個招搖撞騙的神棍,與王大師一個性質。王大師在九百多年後的現代社會都成功了。甚至讓若大的一個國家都沒辦法對付,在這個時代,如果做得好。那就會更成功。

李士寧更成功了。

不但出入權臣府邸,連宗室子弟都多有人與他交遊,正好宋仁宗賜了趙曙生母仙遊縣君一首詩《輓歌》,有傳後之意,李士寧不知從那個渠道得到,看到趙世居母親身體健康,便將這首詩剽竊過來,擇了中間四句,將首尾四句稍做改變。送給了趙世居,密言趙世居當受天命賜之。據傳趙世居聽後很歡喜。賂遺甚厚。

可能說了一些大逆的話吧,但不會教導趙世居去謀反。有那個能力與實力麼?

不過到了範百祿這裡,便開始了添油加醋。

在他羅織下,迅速替趙世居立了幾條大罪,趙世居“納匪人,論兵挾讖,訪天文變異,伺國家休咎”,並收藏“有《攻守圖術》一部,得於內臣張宗禮”。

但對於文字獄,宋朝很寬鬆的,因此明文規訂“讖書之禁,雖坐流三千里,然非因事罥罣,無由發覺,所以法令徒設,人不知畏,士庶之家亦或收藏傳說,不以為怪。”

因此只能說李士寧玩得太過火了,頂多坐流三千里之刑。

不過還有,李士寧贈趙世居金鈒龍刀,曰“非公不可當此。”並贈趙世居母康氏詩云“耿、鄧忠勳後,門連坤日榮”,世居等人“解釋其詩,以為至寶之祥”。

耿鄧是說東漢鄧禹與耿弇,都是大臣,雖然不對,但也不能算是謀反吧。

不過還有,大理評事王鞏“見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言‘世居似太祖’,反勸令焚燬文書”

知瀛州劉瑾“與世居往還書比滕甫更多,有‘不容居內’之語”。

司天監學生秦彪贈“《星辰行度圖》與世居”。

好了,驚天大案釀成!

朝廷立即判決,趙世居賜死,李逢、徐革、醫官劉育凌遲處死,試將作監主簿張靖、武舉進士郝士宣腰斬,秦彪、李士寧杖脊並編管湖南,其他牽涉此案的官員滕甫、王鞏、劉瑾等皆貶官落職。

然而徐禧一直不服,因為這些都是些似是非是的“謀反”,不能串,況且宋朝本來言者無罪,有些大臣嘴巴特大,什麼話兒都敢說。若是以後繼續這樣串,不但牽連的這些人,恐怕朝堂一半大臣都要悲催。

但他一個人說話不管用,最後判決下來,趙李等人立即處死,都沒有等秋後,徐禧還在家琢磨呢,為什麼這案子弄得那麼大。

要知道這是在宋朝,不是在明清。

忽然他想到了一個人,也醒悟過來,立即找到趙頊說,皇上對你說一件事,這案子弄得這麼大,有點兒不對,是有些人有了心思。為何呢,因為這李士寧有一些才思,因此也讓王安石賞識了,並且王安石還讓他呆在自己府上半年之久。

一旦李士寧定論為謀反大罪,王安石同樣逃不了……(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大唐:我穿越的身份被李二曝光了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