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筆趣閣 > 第四五一章 聖斷

第四五一章 聖斷 (第2/3頁)

推薦閱讀:

大臣們退殿,有很多人不自覺地離王巨遠遠的。

都讓王巨弄得有點怕了,陳襄只是摔了一跤,但沒有摔得頭破血流,鼻青臉腫。王巨那個拳頭也沒有落在他臉上。

但也足夠了,莫要忘了,這是在大朝會上,王巨這麼幹,比直接打臉還兇殘哪。

又有一些人心情沉重。

作為王安石,當然希望王巨與陳襄互爆,但作為文彥博與司馬光等人,則不想看到這個結果的,王巨爆下去他們會喜歡,然而用陳襄做為代價,未免太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是現在看起來,想保住陳襄,又將王巨弄下去,則是很難很難。

“這小子果然難纏哪,”司馬光想道。

“陳襄也是,何苦招惹這個小子,”這是文彥博的想法。

…………

主要不好處理,於是事態發展越來越嚴重,居然驚動了後宮。

朝廷究竟如何處理,王巨也無所謂,貶成一個知縣,若是近也罷了。若真貶到了嶺南,不客氣,王巨那會進一步撕破臉皮,甚至用辭官來威脅趙頊。

他才沒有什麼忠君思想呢。所謂的忠君,不過是他舉出的大義。這是看在同族的份上。看在一部分以前的情義份上,若是換成了其他國家,王巨說不定利用一些金手指,鬧得天翻地覆了。

趙頊投之以桃,他會報之以李。若一點不表態,那何必客氣?

因此他在軍器監繼續埋頭做事。僅過了兩天,一個黃門進來,說道:“明公,太后宣見。”

“帶路。”

黃門將王巨帶到了後宮。

太后就是高滔滔。

但高滔滔未必會對他憤恨,高滔滔所以對王安石憤恨。不過是高曹兩家的挑唆罷了。但自己不同,有竹紙,這幾年竹紙利潤在逐年增加。當然,它的技術早晚會流傳出去,那時利潤又開始逐年下降了。但與棉花一樣,在這幾年內,竹紙作坊仍能取得可觀的利潤,甚至還會有上升的空間。

高家子弟高士清僅是提供了一個名義。去年就分去了近四萬貫。到了今年可能會有近五萬貫,就是沒有五萬貫,明年也肯定有五萬貫收益了。

這麼多收入。又是掛著高家的名義,高士清能吃得下嗎?

當然,王巨不會過問高家後面的爛賬的,但相信高家子弟對自己不會反感,高家不反感,高滔滔就不會反感。不反感。那麼就會記住自己的功勞。況且自己也沒有明確支援青苗法。

進了殿,王巨看著簾子說道:“微臣參見太后。”

“坐吧。”

太監連忙搬來一個團凳。讓王巨坐下。

“王巨,哀家聽聞陳襄彈劾你。”

“是有這麼一回事。”

“王巨。祖宗家法,言臣可以風聞言事。”

“太后,祖宗是有這一條家法,但何謂風聞,得有風。言臣專事監督,對具體事務不明,因此彈劾時會出現一些失誤,然而不能因為這些失誤,就懲處言臣,所以祖宗家法准許言臣風聞言事。然而言臣要持之以正,更不得顛倒黑白,那非是風聞言事,而是誣衊了。如果國家准許言臣誣衊、顛倒黑白言事,國家必亂矣。”

“官家讓張若水下去察看青苗法,微臣不知,張若水便問微臣,變法是好是壞,微臣道,不變法,我朝積重難返,等於是慢性自殺。世人皆說仁宗德澤天下,然而有幾人知道仁宗皇帝的苦澀,因此他大行前留下遺言,不準後人作任何陪葬物,只陪葬了一匹玉馬。國家在他晚年起就漸漸開始積貧積弱,權臣掩耳盜鈴,裝作不知,不過以仁宗皇帝的睿智,必然察覺,相信那一刻,他心情會是無比的惆悵。”

“然後微臣又說了,變法變得好,那麼就可以保證我朝百年無憂了,然而變得不好,則是加快了這種自殺。究竟怎麼變,至今微臣還沒有想好,故支援變法,但又不支援王相公的變法,所以才請求官家讓我離開條例司,去了軍器監。至於張戩,他受到別人的挑唆,是責問了微臣,為何不勸官家停止青苗法。然後微臣與他說了一些國家的弊病所在,張戩將陳襄等人當成了君子,當成了好友,又將微臣說的弊病同他們講了出來。這便激怒了陳襄,在朝堂上向我發難。”

那天王巨與張戩說了很多,兩大派系的群體,苟和的結果,國庫的困難,兼併與人口帶來的危機,宋朝在積貧積弱,還有為什麼那麼多大臣反對青苗法。

張戩雖然心機不多,但也不傻子,最後一條張戩不會說的,張載在朝會上也沒有說。

最新小說: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