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看著他的表情。又好氣又好笑,心中想到。這樣不行,得再找一兩個幫手,否則趙度一飛,自己又沒有缺少助手了。
王巨開始寫奏摺。
現在《糖霜譜》沒有出來,但王巨聽過一些糖霜的傳聞。
比如它時間很長,春天種甘蔗,冬天榨糖結晶,有很多工藝的,到來年夏天,才能完成結晶。這個結晶一靠技術,二靠運氣了。如果只能結成豆大的晶狀,那就不能獲利了。如果結晶成百斤的假山狀,就可以獲得暴利,以至其主人能暴富。
原因簡單,到了這時,不能完成結晶,那麼甕裡的糖水必須倒掉了。
也就是能獲利多少,要看其結晶的比例,與結晶的質量。所以王巨說它有一定的偶然性與運氣。
但這時候還沒有結束,必須將這結晶拿出來進行再加工,看其色澤,分成等級,進行一系列保管措施後,就可以銷售了。
所以它還有時間長,成本高的缺點。
王巨這種取糖法缺點同樣很多,但比這種糖霜肯定要好。
成本低,意味著銷路更大。
其次它與棉花不同,大食那邊就產這個,而且往南方去,天氣熱,棉製品需求不大。
然而天竺雖有甘蔗,卻未必有蔗糖,因此它的銷售範圍更大,完全可以透過市舶司,賣給海客,讓他們銷往海外國家,賺外夷人的錢帛金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就是說,它與棉花一樣,前景無限,銷售量無限。弄不好,將會成為宋朝的一個支柱產業,也是宋朝重要的財政收入。
“王大夫學問真廣啦。”
“也不是廣,就是多聽多看多想。”王巨“謙虛”地說道。
瓊娘沏上茶。
“請用茶。”
“謝了。”黃公公呷了一口茶,又說道:“官家要做大事了。”
“說來聽聽。”
黃公公便將朝堂發生的事大約說了一遍。
欲變法,必須用王安石。
於是趙頊問曾公亮,王安石能不能用,王安石就是曾公亮推薦上來的,肯定能說用。並且說能大用。
不過中書裡有一個人急了,唐介。
這時候還沒有提到變法,唐介之所以急。與變法無關係。而是阿雲案,王安石堅持阿雲不當斬。司馬光與唐介認為阿雲必須斬。實際在這件事上王安石真沒有做錯,不過就砍掉了一根手指頭,卻判了n年有期徒刑,也足夠了。何必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過意不去?
最後趙頊同意了王安石意見。
簡單的道理,何必弄得那麼複雜。
因此唐介恨上了王安石。
所以這時唐介,已非是昔日那個與包拯齊名的唐介了。脫變的人很多,如歐陽修,韓琦。特別是文彥博,文彥博第一次擔任首相時,那個表現才叫驚豔,後來就不行了,越變越糟糕。
或者他們都嚐到了權利的真味道,就是髒,就是暗黑……
當然,如果王巨不能推動這個歷史,最後讓司馬光等人得逞的話,以後不會有人提到這個阿雲案的過節與唐介的私心。只能說唐介有識人之明。
因此他在中書堅決反對。
趙頊被他吵得煩,便喝問:“卿說王安石文學不行,或是經術不行。或者吏事不行?”
宋朝用文臣,無非就這三點,以文學所長,以經術所長,以吏事所長,只要有一條能行,就可以重用了,況且王安石三條都不弱!
唐介便說:“王安石好學而泥古,議論迂闊。若使為政,恐多變更。”
再不變。宋朝馬上就要完蛋了,趙頊不悅地怒哼一聲。
唐介也知道自己的理由很勉強。於是退下後勸曾公亮等人:“若用王安石,天下必產生困擾,諸公自知。”
這個理由同樣勉強,不變繼續發展下去,宋朝危機會越來越大。況且還有那個黑窟窿呢。
但一變,豈能不產生困擾?一個鄭白渠都產生那麼多風波,況且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