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親戚 (第2/2頁)

推薦閱讀:

李員外立即警覺起來,道:“有了。”

“那家的孩子?”

“雲巖知縣張載的門生,張載視其為自己子女。”

“那個張載?”

李外員有點暈,但不好發作,又說道:“他中進士後,文相公對其才學十分賞識,令其在京城大相國寺坐虎皮椅替天下士子講《易》,乃是天下有名的儒臣。”

“那為何只是一個雲巖知縣?”

“雖然張公至今是知縣,但他從司理參軍磨勘到知縣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光。”

這就是宋朝進士五甲與官員磨勘。

嘉佑二年那屆進士榜星光璀璨,不過如王巨所想的那樣,才氣是一部分,運氣也是一部分,所以那一屆前三名與這些大牛們一點不相干,狀元章衡有幾人知道嗎,榜眼竇卞有幾人知道嗎?探花羅凱有幾人知道嗎?

但它卻是極重要的,不僅是唱名在前的榮譽,也決定著進入仕途的起點。宋太宗時將進士分成三個等級,後來多次改變,分成五個等級,天聖時一度分成六個等級,前五名為第一等,第二等稱第一甲,第六等稱第五甲,後來再改,第一等也就是前五名稱為第一甲,第二等大約十幾人到二十幾人稱為第二甲,第三甲第四甲一般一百來人,多時兩百餘人,餘下的就是第五甲。第一甲賜進士及第並文林郎,第二甲賜進士及第並從事郎,第三、第四甲進士出身,第五甲同進士出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那一屆進士中狀元章衡起始官職便是大州湖州的通判,蘇東坡乃是二甲不是第二名,估計在第六名到第二十名之間),守孝後授予從八品的福昌主薄之職,但他運氣好,歐陽修罩著,還未行,讓他參加制科,考了一個罕見的三等,立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就是這樣,還不及章衡的起點之高。

張載估計與范仲淹一樣,大約是中了三甲,有可能是四甲,因此僅是一個小小的從九品司理參軍。

王韶的名次估計更差,因此久久沒有授職,於是跑到秦州河州開始了傳奇生涯。

但這是一個起點,進入官場還有一個磨勘過程,一般三年一遷,看政績是平遷或者是高遷,范仲淹熬成知縣整花了九年時間,張載僅花了四年多時光,應當來說,這個速度不算慢的。

呂氏的臉色就不大好看了。

人家只用了四年多便熬成知縣,可自己丈夫用了多少年才熬成知縣?

實際王巨那六拜風騷之極。

第一拜拜出一個啟蒙讀物。

張載也立即看出它的價值,於是重新改寫,王巨歲數太小,就是寫出赤壁賦這樣的文章,考慮到年齡因素,人們還會指點其中的不足。當然,驚奇會有了。

但張載確實有這個學問去改寫,改寫過後的弟子規,王巨甚至感覺比原來的弟子規還要更好似的。

然後張載將它印刷出來,一千來字,雕板容易,六七頁紙,成本也低廉。然後將它們分發鄉里,讓它與《百家姓》併為第二套啟蒙讀物。

好東西,早晚要發光的,再加上張載的名氣,迅速它就流傳開來。

餘下五拜更是直指儒學核心,只有第六拜那個問題,大家都疏忽了,畢竟現在存天理,滅人慾仍沒有市場。如是推廣,不準抱妹妹看歌舞,讓寇準、蘇東坡、韓琦與小宋他們何以情堪哪?不準享受美食,讓呂蒙正何以情堪哪?不準享受美酒,讓石中立何以情堪哪?

所以許多士子都好奇,僅是一個拜師禮就那麼拉騷,那麼這對師徒日常生活中又談論了什麼?有的人都恨不能入駐張載家去聽一聽。

只是這個表嫂估計不會感興趣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朱歡那個二兒子去年解試考了一個第二。

放榜時朱儁說了一句話:“若無王家小郎提點,我絕對考不中這個名額。”

但那時王巨是什麼樣?一個小山寨的野小子,如今卻隨著天下有名的大儒又學習了很長時間,那麼進化到了什麼地步?

ps:感謝古月墨海1888起點幣打賞。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說: 全服通緝 水逆 大唐:我穿越的身份被李二曝光了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