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全文免費閱讀 > 第847章 上海務(下)

第847章 上海務(下) (第2/3頁)

推薦閱讀:

他以前還真沒有想過,畢竟那時他只考慮了國家幾個弊病所在以及西夏,國家重心也在北方,沒有人提,哪裡還顧得了東南的某個縣水利。

但現在有人提了,他也就想到了這條著名的運河。前世是不大注意的,頂多知道黃浦江將上海一劃為二,同時提供了運輸便利。可他站在現在的高度,立即就想到了它的水利價值。

而且與明清不一樣,宋朝不會禁海,即便高滔滔上臺後,可能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但不過數年耳!

那麼有了這條運河,不僅能使得華亭縣全境得以開發,同時不用多久,則會造就一個超級繁榮的城市。於是王巨便提出了這個想法,蔡確同樣眼中一亮。

兩人商議了好一會。

按照原來的制度,開挖這條浩大的運河,朝廷必須派幾名相關的治河使主持這項工程,再由蘇州秀州以及兩浙路轉運使提舉使與之配合。

然而不能這麼做,因為時機不對。

這條運河工程十分浩大,不可能馬上就能成功,最少需數年之久。然而說不定舊黨就隨時上位了,以史上元佑黨爭時,那些士大夫的表現,十成十,會立即將這項工程停下來。

所以最好的辦法,便是將它冷處理化,所謂的冷處理化,便是朝廷不出面,由地方官員主持,甚至都不由州級官員主持,僅是縣級官員主持。它只是一個縣級的地方工程,那麼搞它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但問題就來了。

如今想找幾個精通水利的大臣,還是比較容易的。畢竟自熙寧以來,朝廷執行了許多水利工程,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精不精通水利,一目瞭然。

可這些大臣不可能讓他們擔任一個知縣與主薄吧。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理財的官員。

如果想執行這項工程,耗費必然龐大。但因為西北,如今朝廷財政同樣十分緊張,不可能撥下上千萬貫讓華亭縣修這條運河。或者拖到明後年,天知道明後年是什麼形式,弄不好那時蔡確早就離開朝堂,王巨也去了彼岸。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朝廷今年就撥出兩三百萬貫下去,這個財帛雖然也龐大,但不會到了以後舊黨刻意打壓的地步。

然後明年彼岸再陸續支援三四百萬貫,四五百萬貫。再多則不行了,因為即便彼岸不顧自身的發展,錢帛多到一定地步,也會引起舊黨的注意。只要舊黨注意了,以他們對王巨的痛恨,依然將這項工程停下來。

同時因為舊黨的上臺,還要不能太擾民,否則又會給予藉口攻擊。

在不擾民的前提下,這個錢帛則會十分緊張,就必須要有一個十分理財的高手,合理的利用每一文錢。

這樣理財的大臣同樣難找啊,有,但可不可能讓他們僅擔任一個知縣主薄?

兩人想了許久,都沒有想到有這樣能力的低階官員。有肯定有了,只不過以兩人的地位,不可能與這樣的官員打交道,兩人不知道了。

王巨嘆息一聲,這是我的失誤。也就是早幾年若是他想到了黃浦江,則不用這麼麻煩了。

不過後悔是於事無補的,於是王巨便想到了相關胥吏身上。以他們的地位,與胥吏打交道的更少,不過這些胥吏依附於一些重要官員,替他們出謀劃策,只要盯著一些重要官員,則能輕鬆地順藤摸瓜,找出一些得力的人材。

段張二人便是這樣一步步理出來的。

蔡確說道:“國家錄才,量才施用,廣納賢能,但我朝立國以來,武將一是恩蔭,二是戰功,文臣一是科舉,二是恩蔭,卻忽視了另一個更廣大的群體,胥吏。胥吏有機會得到磨礪,同樣也有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華。故某任用兩位,不僅是水利,也是想首倡先河,使更多人才為國家所用。一旦有更多胥吏進入官場,必會激發胥吏的信心,自官員到胥吏,上下一心,忠君效國,大宋必然得以大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朝行政制度只到了縣一級別,就是縣一級別,頂多也只有知縣、縣丞主薄與縣尉四個官員,餘下的要麼是諸監官員,然而那與政務無關了,其餘的便都是胥吏了,其實放在後世,這些胥吏同樣是重要的地方官員。

但蔡確這話兒不能當真。

他都要為退相後準備了,那還有心思顧得上更多人才為國家所用。

並且就是王巨,也不敢大聲吼著,除了恩蔭與科舉,國家必須要從胥吏中提撥大量人才擔任國家的官員。

然而段天水與張薦哪裡知道內中情況哦?

兩人暈乎乎地離開中書,好半天都沒有反應過來。

一是做了正式官員。

最新小說: 全服通緝 水逆 大唐:我穿越的身份被李二曝光了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