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心機 (第2/3頁)

推薦閱讀:

可他不滿的地方,卻是很多人最滿意的地方,連文彥博都罕見地露出笑容,帶頭說道:“陛下,雖然前方屢屢大捷,大快人心,可敵寇兵力仍佔據著優勢。而且打到現在,我軍傷亡慘重,也給一萬多戶百姓帶來了沉痛的噩耗,如果就此兩國罷兵,重修和好,實乃功德無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大發話了,小弟立忙表態,楊繪道:“一將功成,萬骨成枯,雖然前線略有捷報,然陝西路整路百姓民不聊生,為了堅壁清野,整個環慶二州百姓於這塞外寒天,撤離家園,慘不忍睹,又有兵士拷打,酷吏刑訊。早點結束戰爭。是王巨明智之舉。

呂惠卿想抽他的大嘴巴。

因為慶州之戰,後方陝西路百姓確實苦逼了。

但戰爭打響,百姓豈能不苦。關健以前各場戰爭百姓苦了,前線依然還吃敗仗。再說。西夏三十萬大軍入侵環慶,不打怎麼辦?難道默視西夏拿下環慶,以後再徐徐拿下整個陝西?

還有呢,他雖然未去陝西,不過也聽到一些訊息,這次王巨錢用得很多,但最少在對待撤離的環慶二州百姓的安置上,做得還可以的。那來的慘不忍睹。是動用了兵士與胥吏,這也是有原因的,撤下來的百姓良莠不齊,有的不宵之徒趁亂胡作非為,兵士不鎮壓,胥吏衙役不刑笞怎麼辦?

這小子簡真顛倒黑白哪。

而且這樣一說,王巨好象是戴罪立功似的。

不過也好,王巨一直學習蘇味道,模稜兩可,看看這些人是怎麼對你的。以後你還站不站隊?

王安石倒是清高公平地說了一句:“雖如此,然而不將西賊擊痛,以後還會屢屢入侵。到時候累加起來,百姓更苦,兵士傷亡也更多。”

說怎麼打,他是不懂的,但道理還是明白的,不將西夏打痛了,以後還會有的打,死計程車兵會更多。而且朝廷要開邊河湟了,不將西夏打痛。說不定就演變成兩面開戰了。

“即便大勝,得隴望蜀。何日能休?”吳充說道。

這又是一種說法,今天打勝了。明天就有膽量反擊西夏了,戰事還不會結束。事實也是如此,就是西夏被打服了,暫時太平了,馬上又用兵河湟了。

但問題的就此議和,宋朝就不用兵河湟了嗎?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是什麼意思?養歸養,但到打的時候,將士得敢打。然而還有一層意思,養三年多兵,就要打上一仗,只有經過實戰的考驗,三軍才能強大,大戰來臨,手中才能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可用。

為什麼三年多時間呢,這是一個虛數,是指根據國家的財力,適度地打一打,其實就是王巨所說的度,中庸。

因此又有了另一句話,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實際這些話雖不同,真正的含義卻是一樣的。

吳充也等於是深層次有學問的顛倒黑白。

不過王安石並沒有再說了,不是他對王巨反感,而是反感王巨的這種用兵方法。太浪費錢財了,如果象王韶那種自力更生的打法,也許還能支援一下。

趙頊感到一種孤獨,他轉了話題,道:“如果西夏不同意呢。”

王巨在奏報裡分析了同意的原因,西夏死了這麼多將士,梁乙埋當真不心痛,不怕打到最後,慘敗而去?

自己也表達了足夠的誠意,連自己萬分痛怪的宋吉也釋放回去,等於給了足夠的臺階,讓梁乙埋回去。難道梁乙埋真不知死活,不識大體?

說不定過兩天,董氈出兵河西的訊息也傳到了梁乙埋耳朵裡,不回去也要回去了。

因此臣才斗膽與西夏議和。

事實是……反正大家一起顛倒黑白吧。

不過萬一梁乙埋就是一個不知死活,不識大體的人呢?

這還真不大好說。

最新小說: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