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它的價值不在地上,甚至都不在房屋上,而在經營的好處。
如果在上面撥一點錢帛等明年的回報,可能也會有回報,但那樣,又會招來更多的批評,因此王巨果斷放棄了。
當然,這幾人肯定不知道王巨想法。
趙員外繼續說道:“諸位,我是好心前來,若是諸位還有什麼想法,那我就走了。”
“別走,趙哥,咱們相信,你繼續往下說吧。”
“我們現在來硬的,那個王評事吃硬的嗎?你們想一想,再硬能硬過西夏十萬大軍?”
只一句,就將幾人問住。
“那我們為什麼不換一個手段。與他協商,今年圈佔的地我們不要了,想辦法追回更多的隱田。”
“這個怎麼追哪?田冊上是一回事。實際又是另一回事,有的隱得多。有的隱得少。並且查都不大好查。”
“我們協商一下,主動配合,儘量追回一部分,是吧。”
“我不同意,”盧員外道。
“盧老弟不同意,我也沒辦法,反正我是打算這麼辦了,正好我兒在他手下做事。容易溝通,時間過得很快的,現在夏天,秋天一眨眼就到了。你們非要碰得頭破血流,我不會這麼做。你們再想一想,將若大的朝廷官員逼得出城住茅草棚,傳到京城裡,當真官家還會替你們說話?我不管你們同不同意,以後就不要怪我兒替他做事了。”趙員外說完,離開了曾家。
…………
“這才是手段。”侯可服了。
王巨也是自得,微微一笑。確實,這才是手段。
才下來時。他也未考慮到會這個衝突,一心想著修渠的技術與錢帛。但發現了,只好做出選擇。若是站在豪強立場,只能以規勸為主,相互做一步退讓,那麼矛盾不會激化到這一步。若是站在朝廷平民百姓立場,就是王巨現在選擇的做法,矛盾必然激化。
有三大群體,百姓是支援的。軍士是支援的。
王巨越強硬,軍士越有信心。越不會擔心官紳勾結,將良田佔去。
剩下一個群體。鄉紳,也就是各個大大小小的地主。
但就是鄉紳內部也不是一塊鐵板,幾乎每戶人家都有隱田,一個多少問題,也不能過份怦擊,侵佔國有財產,在那一個朝代,很少以為是醜事。
處理不好,這些人就能抱成了團,即便自己用暴力手段解決了涇陽豪強,但能不能解決這幾個縣所有豪強?
然而隱的多的與隱的少的,心態就不一樣,勢力強的與勢力弱的,心態又不一樣,性格軟的與性格硬的,心態也不一樣。
王巨感到是一個突破口,一直沒有找到契機。
趙度來了,委婉地提出央請,俺家也有隱田,可俺家是好人哥,從沒有鬧過事,能不能從輕發落,不指望幾百畝隱田最後全部能拿到手,只要拿回來一大半,那就滿足了。
這個央請,實際就是大部分鄉紳的心態。如果能拿出大半隱田,因為都得到了灌溉,包括原來的旱田也變成了良田,實際利益並沒有受損,再加上許多人膽子小,勢力弱,也就滿意了。
這部分鄉紳分化出去,剩下的不過是一些刺頭,僅是對付刺頭,那還不容易?
於是讓趙度回家,轉達了這些話。
一是利業商業分化與轉移矛盾,二就是進勸大家最好端正心態,三呢順便看看這幾戶人家有什麼動態。實際效果不錯,即便這幾戶人家中,也有人動了心,城中動心的人家更多,有的人甚至直接推舉趙員外做代表,與王巨談判協商。
“侯知縣,還不能掉以輕心。”
“那是,”侯可呷了一口茶,但還是筆容滿面,不管怎麼說,這樣一來,秋後的麻煩會減少了一半,他壓力也鬆了許多:“此茶倒也怪異。”
“味道如何?”
“香倒是香了,但怎麼說呢……”
“不要小看了它,是我託大舅兄在杭州買來最好的明前茶尖,然後派人翻炒後,託運過來的。”
王巨也呷了口茶說道。
可能宋朝出現了炒茶,但很少,反正王巨沒有看到,所看到的茶都是茶餅。茶餅盛行,同樣也有時代的原因,那就是運輸問題。炒茶雖香,對密封性要求嚴格,保管時間也不能太久,而且易碎,運輸不易。茶餅雖製作麻煩,可是保管時間更長,對密封性要求也不強,運輸方便。當然,不來到宋朝是發現不了這個問題的。所以到了明清,還有茶餅在流通。
現在喝的茶,可能算是上等的綠茶吧,可能也不算是綠茶,而是白茶。何謂白茶,就是在加工過程中不炒不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葉片上保留了白茸毛,因此泡出來湯色比較淺。大約自己沒有說清楚,李貞買來茶尖後,不敢大力翻炒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