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詩,邊塞詩……
除了唐詩,還有宋詞元曲,也在華夏的詩壇上留下最璀璨的一筆,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劉徹喜歡詞賦,聽息禾念起後世的詩歌,時不時的誇贊。
此時,在場的人,已經沒有人去懷疑息禾後世之人身份的真假。
從詩歌風格就能看出作詩之人並非一人,而這些詩歌寫的極好,若是早有人寫好,早就出名了,怎會藏著掖著。
就算息禾寫詩詞歌賦的天賦再高,也不可能同時寫出這麼多風格不同的詩詞。
唯有承認,她是來自後世之人。
就連劉徹,之前也還有一絲的疑慮,現在也消失殆盡。
他現在只有一個想法:愛聽,多說。
息禾也沒有讓他失望:“陛下,對於詩詞歌賦,臣實是不太擅長,大抵也就只能介紹那麼多了。”
眾人卻聽得意猶未盡。
這些後輩,都有自己的本事。
她話一轉:“但是除了政治文化之外,在後世,還有一個叫做科技的東西。”
“科技?”
息禾點頭:“對,科技。”
科技,也就是科學和技術。
她之前曾與霍去病說過一部分,可那只是現代社會的冰山一角。
那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人類在征服自然。
息禾道:“在臣所在的時代,出現過一個偉人,發明瞭雜交水稻,讓水稻的畝産最高已經達到了兩千斤,正常水平畝産也有一千二百斤。”
她換算了一下:“也就是最高達到了二十旦,正常水平時十二旦。”
聽得這裡,眾人渾身一震。
劉徹驚訝出聲:“你說多少?畝産二十旦?”
“對。”息禾點頭。
就連一旁的常融也開口:“女君說的可是真的?水稻真能畝産二十旦”
息禾對於農事較為清楚,雖然西漢一畝地與現在不一樣,換算起來是這樣的。
而西漢的畝産,只有區區三旦,也就是三百斤左右。
這麼不難怪劉徹與常融臉上激動。
“臣並未騙人。”
她繼續道:“除了雜交水稻,科技讓農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出現了很多新型的農具。“
“在臣所在的時代,有了能飛在空中給地裡播種施肥的無人機,有像車子一樣開進田地用來收割水稻的收割機,而且收割機在收割稻子的同時就能將稻穗分離。”
“科技,改變農業,也改變生活。”
“在臣所在的時代,雷電被人類征服。”
“征服?”劉徹道,“何處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