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袁天淳坐看劉三的屍體被火化成骨灰,這才放心的離去。
袁仙師一刀斬惡鬼的事蹟,很快從那些衙役口中,傳遍了大街小巷。
安息堂因為其特殊的意義,昨夜那場大火,導致坊間將此訊息傳了個遍。
各種鬼神之說皆有。
版本短短一天內,就衍生出了好幾個。
古代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到了夜晚,除了關起門來生孩子,就沒有其他可以娛樂的了。
但一天這麼長,吃過晚飯,街坊鄰居,除了聚在一起閒扯,還能幹啥?
坐在門墩發呆?
這一傳十,十傳百,但不大的縣城裡,任何風吹草動,基本上都難逃坊間百姓的耳目。
就連皇宮裡的事情,訊息靈通的百姓,都能知道。
許多野史裡的故事,不可全信,但也不能不信。
任何事情,都並非空穴來風,肯定是有一定的依據。
坊間盛傳著袁天淳的光輝事蹟。
而在一間青樓雅間,袁天淳正一邊欣賞著舞女的舞姿,一邊和唐知縣等人推杯換盞。
今日到場的,都是高淳縣有頭有臉的人。
主角自然是袁天淳,就連唐知縣,也只是作陪的人。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眾人都喝得有些微醺。
唯獨袁天淳,跟個沒事人一樣。
“仙師海量啊!不愧是修道之人,這凡俗的酒液,怕是千杯都不醉啊。”一位士紳恭維了一句。
“我聽說仙師是來自海外?海外之地,可有中原富庶?”另一個士紳問道。
袁天淳心神一動。
這個時代的鄉紳,對於海外基本上沒有任何印象。
許多人刻板的思維,認為海外都是蠻夷之地。
都是一群沒有受到教化的蠻夷。
其實,有這個思想,不單單是天朝上國的思維在作祟。
而是,一直到鴉片戰爭前,中原的王朝都是出口型大國。
對外貿易,都是順差的!
這就讓滿朝文武覺得,天朝實在是太富庶了,什麼東西都有。
反觀海外,要啥沒啥,天朝許多東西,譬如茶葉、瓷器,在權貴眼中,算不得什麼珍品。
但在海外,卻能賣出天價來。
這種自傲感,久而久之,自然對海外國家很是看不起。
這就好比當今的西方國家。
看待第三世界國家一樣。
一副高高在上的富裕子民的心態,你總不能說,發達國家的百姓,相比第三世界國家,都能產生自卑心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