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宋勤毅的研發組可是在擁有全套‘F119航空發動機’技術圖紙,並且還擁有F22戰鬥機實機的雙重迭加。
在這種情況之下,更是匯聚了606航發研究所、624航發研究所、410廠的全力相助,耗費了大夏巨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這要是還失敗的話,他宋勤毅哪裡還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們’?怎麼去向張予理和上頭交代?
甚至‘長城守望’組織都會看輕大夏的研發實力,這是他無法接受的事情。
在全場數十位研發人員的注視下,宋勤毅目光透露出堅定:“我宣佈,測試開始。”
這一聲話音剛落,他快速按下了操作檯上的一個紅色按鍵。
瞬間,猛烈的發動機轟鳴聲響徹了全場,一股巨大的熱浪彷佛透過‘高強度’防護玻璃,直接打在了眾人的臉上。
遠處那噴口爆發的巨大能量,就像是升起了一輪新的太陽般刺眼,一連串馬赫環在尾部清晰可見著。
計算機的螢幕上,一組組資料正不斷地計算當中。
發動機當前推力攀升.80kn..89kn
發動機當前渦輪前溫度上升.1300度1400度1570度1660度
發動機功能正常
.
看著那一組組優異的數字,宋勤毅等人內心的激動也越加的強烈。
“渦輪前溫度達標,應該能超過1700攝氏度。”
“它的渦輪前最高溫度,能夠略微超過F119的同等水平”
旁邊的副手言語中帶著興奮,眾人的臉上同樣也是充斥著喜悅。
這對比於wa10a的渦輪前溫度,足足增加300°c,而對比於原本殲20身上那款老毛子的aL31F發動機,那更是幾乎超過了350°c。
要知道,在同等不變的情況下,每當渦輪前溫度上升一百度,幾乎意味著發動機的最大推力能夠上漲10%到20%。
(也可以透過增加涵道比來增加推力,但是帶來缺點就是失去了高速能力,這也是F35上面那臺'f135發動機'的致命缺陷,它的推力雖然大,但因為涵道比0.56,所以高空高速也就1.6馬赫,還不如F22和殲20的巡航速度高。)
所以在耐高溫材料和渦輪冷卻系統的允許,確保發動機使用壽命的情況下,目前全球對於軍用航空發動機的開發路線,皆是對渦輪前溫度進行大幅度堆迭,使其的效能進行上漲。
這三百度的渦輪前溫度差,是近乎超過30%以上的最大推力差別。
這對於一臺軍用航空發動機意味著什麼?那自然不言而喻!
於此同時。
遠在燕京夏科院的兩位老頭子,也正在焦急的等待具體情況的彙報。
“怎麼還沒訊息”
“難道是出現了什麼意外?還是實驗失敗了.”
鄭立行在辦公室內來來回回的踱步著,顯得有些坐立不安。
不僅僅是他,就連旁邊的張予理臉上也掛著濃郁的‘憂愁’,生怕聽見了什麼不好的訊息。
自從在中午的時候得知了,宋勤毅在下午就要進行‘J119’發動機的試車實驗時,他們兩個就一直處於這種狀態當中。
畢竟還是那句話,這個發動機對於大夏實在是太過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