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後,秦相環顧一眼眾人,看著其餘五人的表情神色,終於忍不住,咳嗽一聲,喚起了眾人注意,才一捋八字須,淡然道:“本相此番前來,乃是代替陛下,與陸學士一起,行監管督軍之責,其實也是想為我趙宋出一份力。”
眾人聞之,皆是沉默不語。
陸務聞之,心中頗為感慨,本來在出發之時,陛下所令乃是由他行此監督之責,協助木氏軍和丘家軍,實行這次征戰南蠻的戰事。而他也自問,自己曾入小說家,後居廟堂之中,無論是與軍方和小說家,都頗為交好,也許這就是陛下當時答應他來此的原因。
沒想到,秦惠秦相,在他們出發之後,竟然當朝上奏三次,言道暗祭之事和趙宋徵南之戰,乃是國之大事,絲毫耽誤和輕視不得。若有任何損失,輕則有損趙宋威名,重則危急國土,為了替陛下分憂,甘願自告奮勇,一同前往。
陛下本以有陸學士為由,並不想讓他隨行,無奈秦相三次上書,上陳暗祭決策和徵南決策,並且言道陸學士亟需有人分憂,終究讓陛下如他所願,讓他一併行此監軍之責。
獲得此令後,秦相可謂是一路快馬加鞭,終於趕赴到了拒南關。
趙宋一直都有明令,大戰之時,文官決策,武官掌兵。
可以說,如今秦相到此,又是有著天子監軍之責,在場眾人皆要聽其號令,哪怕是陸務,其官職並沒有秦相高,也只能低他一等。
當然,聽從他號令的,自然是除了木業木令公。
作為鎮守拒南關八十餘載,歷經戰事上千場的沙場老將,位列朝廷鎮國大元帥的他,不僅一身修為出神入化,而且更是最終南蠻之事的人,還輪不到秦相來命令他。
此刻,見到眾人不言語,陸務終究是和秦相同朝為官,不像木令公等人,常年駐守邊疆,可以對其視而不見,也不像詩徒長老一樣,可以逍遙修行不管朝政。
雖然,歐陽行也曾在朝為官,曾是那走遍都城上百州府的都城太守,也是那和蘇眉雪大學士齊名的師徒,如今卻早已退出廟堂,成為了小說家的詩徒長老。
想到這裡,陸務拱手道:“秦相所言極是,我等將盡力協助木氏軍和丘家軍諸位,共同取得徵南之戰的勝利,展現我朝雄風,威振天下七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秦相也明白,自己雖然掛的是天子之名,但畢竟是中途空降而至,倘若自己不能俘獲人心,那麼自己的謀劃將會失敗
畢竟,他確實也想獲得此戰勝利,繼而在聲望上蓋過王平圖宰相,成為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天子唯一重臣,而且他還要在暗祭之上,相助自己的獨子秦惠,奪得那暗祭之冠,以此展示他秦家雄風。
他當然知曉陛下能夠看出他這些小心思,所以才三番四次的上書請求,但他也明白,陛下恐怕也不想王相大權在握,所以才需要他來制衡王相,最後才願意讓他前來。
幸好自己多年摸索,早已深諳帝王的權衡之術,才能夠成就這既能實現自己所圖,又能為陛下解憂的雙贏局面。
雖然看到眾人的表情不一,但他想到此若成的好處,也就忽略了他們的表情,當然心中是暗暗記恨的,大不了到時候仗打起來,誰對自己態度最不好,那就派誰出去應戰好了。
贏了,功勞當然是自己的。輸了,錯誤自然是將士揹著。
秦相可不認為,自己此行會有任何差錯。
見到陸務說話,秦相也是頗為高興,終於有人回自己一句了,於是道:“陸學士所言頗好,我等皆是為陛下分憂,自當同心協力,共討賊寇。”
言罷,他環顧了一下眾人,道:“但是,本相終究是初來,因此想詢問一下諸位,如今的戰事情況如何?”
——未完,待續——
喜歡百家祭請大家收藏:()百家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