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造神計劃,跟佛家的輪迴計劃,說一千道一萬,與王旭沒有利害關係。
聽完之後除了“哦,好厲害呀!”沒有別的反應了。
儒家則不同,這是他選的體系跟未來要走的道路,提前知道儒家的動作,也有利於王旭提前佈局。
“儒家啊!”
法海語氣微頓,低聲道:“儒家的計劃很嚴密,只有聖賢世家的核心弟子才能知道,時至今日,我也只是知曉,儒家的計劃叫文以載道,其他的便不清楚了。”
三教相輔相成,曾經同甘苦,共患難,直至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才自己單飛。
所以在三教內部,都有各自的暗探,用來探查彼此的情報。
顯然,佛教在聖賢世家中也有棋子,而且是核心人物,不然打聽不到這樣的資訊。
“文以載道!”
相比佛教在儒家的密探,王旭更關心儒家高層的計劃。
儒家也是個金字塔解構,下面是寒門子弟,中間是士紳階層,上面是以聖人家族與七十二賢為首的後裔。
三者相對應著普通讀書人,世家大族,還有以孔廟為首的最高層。
王旭的身份,在這裡算第二梯隊,嚴格來說就是他的老師薛牧山,實際上也算不得儒家的真正高層。
儒家的決策者,一直是高高在上,隱於孔廟與兩界山中,那些聖人世家的後裔們。
文以載道這個詞,別說王旭沒有聽過,就連薛牧山也沒有提起過,根本想不出代表著什麼意義。
“這群該死的讀書人,起個名字都文縐縐的,聽得人云裡霧裡,跟佛道兩家那樣將名字取的直白一點能死啊!”
唸了幾遍這個名字,王旭有些氣急敗壞。
佛道兩家多講究,造神計劃,輪迴計劃,名字簡單易懂,一聽就知道在幹什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文以載道,什麼文,怎麼載,哪個道,什麼亂七八糟的。
這個計劃的目的什麼,有什麼用,怎麼執行,王旭根本無從猜想。
抬頭看向法海,對上王旭的目光,法海也是微微搖頭。
王旭一陣洩氣,都說最瞭解你的是你的敵人,連法海都不知道這個計劃是什麼,儒家這是藏大閨女呢,藏的這麼嚴。
也不對,法海前世只是準六階高手,並沒有觸控到菩薩境,算不上佛教高層吧。
或許,佛教有關於文以載道計劃的訊息,只是法海不知道,或者沒到該知道的時候。
這樣想想,也該知足了。
知道個名字,總比什麼也不知道要好,只要穩紮穩打,早晚有一天,儒界對他而言將不存在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