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片刻,林爾開口:“呃,這個……這個也行。”
她說話難得磕絆了起來:“也可以吧。”
而後她又朝小男孩艱難地點了點頭:“好,這個就讓它過去吧,接下來還是讓我們繼續進行下一個。”
她轉過身去,繼續在黑板上寫板書:
——“風箏像雄鷹一樣飛翔。”
還是用“像”字造句。
這次舉手回答問題的是小男孩的同桌,同桌自信滿滿地舉手回答道:“媽媽像瘋子一樣打我。”
“……”
林爾又一次接不上來話了。
怎麼說呢,小朋友們的腦洞還都挺大,想象力都挺豐富,但是——
寶貝兒,你媽媽知道你這樣形容她嗎?
林爾覺得這個“像”字不能再造下去了,怎麼越造越歪啊?
於是換了個別的:
——“我一邊看書,一邊喝水。”
小學中常用的“一邊……一邊……”的句式。
後排的一個小胖子很積極地舉手回答道:“爸爸一邊幹活,一邊看美女。”
“……”
三次打擊,三次重創。
好了,今天的課就先上到這裡吧。
林爾覺得她可能需要緩緩。
一節課四十分鐘,離下課還有四五分鐘的時間,幾個前排的小朋友也沒什麼事兒幹,就纏著謝衍講故事。
“行啊。”謝衍也沒往講臺上走,就站在講桌的一側,一隻手肘鬆鬆地搭在講桌沿兒上,看著底下的一群小蘿蔔頭們,倒是耐心十足地應了,“想聽什麼故事?”
“好聽的故事。”
“要聽童話故事。”
“聽之前沒聽過的那種。”
底下的一群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地叫嚷了起來。
謝衍由著他們吵了一會兒,才抬了抬手,示意他們安靜下來:“好了好了,知道了,安靜一點——你們不說話了,我才能講故事啊。”
這句話的效果立竿見影,班裡很快就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