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
因為南北文化差異,基於民俗‘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南北方小年的時間不一樣,有的地方則在二十五,比如鄱陽湖等沿湖地區。
江州豐江屬於南方,二十四號過小年,卻也開始準備了。
小年又稱‘灶王節’,祭灶是南北共同的習俗,此外還有大掃除、貼春聯、準備年貨等等。
這天方家四口都早早起來,方父騎著摩托車去鎮上,方母將一張張凳子椅子搬到院子外水井口。
方宇還在刷牙,齜牙咧嘴,太冷了,房子前面的菜田裡佈滿了一層溼漉漉的白霜,冷意都從手指骨往外冒。
方瑾用小水桶吊井水,看見弟弟的樣子嘴角微微翹起,對弟弟喊到:“來用井水。”
農村人就是這麼樸素,沒那麼多講究,早上洗臉也不特意燒熱水。
方宇端著茶缸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方瑾從他肩膀上取下毛巾幫他澆水擰好,等著他。
李青荷看了姐弟倆一眼,心裡很快慰,滿面笑容,“宇古,一會你去後林撿些柴禾,中午燒大灶,晚上也能烤火盆。”
其實昨天方宇在縣城買了電熱器,不過鄉下人習慣了,圍著火盆嘮嗑氣氛也好。
方宇擦臉的時候,方瑾伸手在他臂膀上捏了捏,“你不多加件毛衣?”
“不冷!”方宇朝東方已經泛著黃光的地方點了下頭嘴硬道,“一會出太陽。”
這對許多男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通常現象,明明多加一件衣服會暖和許多偏不幹,倒也不是刻意為了風度,純粹嫌笨重麻煩。
“年輕男人身體是火爐,瑾兒不用管他!”
李青荷嘴上這麼說,等到方宇吃著米果提著‘糞基’準備去後林的時候,她不知從哪裡翻出來一件寬大襖子拍了拍,丟給方宇,看樣子是方震的,又提醒道:“記得別撿錯了,咱家的在北邊......”
“曉得!”方宇說著看向騎過來的一輛老式三角架腳踏車,後面載著一個大蛇皮袋。
“方子!”程鋒一個後撤腿停下,笑著打招呼,“荷姨、瑾姐早啊!”
李青荷笑呵呵:“鋒古啊,這麼早!”
程鋒將麻袋搬下來,看樣子挺重,“荷姨,這是木炭,我媽讓我送來的,自家燒的!”
李青荷一臉喜色急忙上前開啟來看,“哎呀,這麼多呢!好好!這下過年暖和了!”
說著就回去院子,出來的時候拿了三百塊錢要塞給和方宇說話的程鋒。
“不用荷姨!”
程鋒立馬推搡開,轉身扶上腳踏車騎走,“我先回去了!”
李青荷喊到:“吃完早飯再走啊!”
“不了荷姨,還要去圩上呢!”遠遠傳來程鋒的聲音。
“這孩子!”李青荷嘀咕一句,又拉開麻袋來看,顯然是很中意,“宇古,你回頭把錢給回鋒古,這可不少錢。”
這個時候的木炭可比煤炭貴多了,尤其是自己燒出來的,比外面集市買回來的經燒。
鄉下人經常互來互往換些雞、鴨、青菜什麼的,幾十塊都算很多錢。
方宇卻道:“不用啦。”
他自然知道,應該是程鋒他媽知道了程鋒在方週上班掙錢的事情,送東西來表示一下。
李青荷笑了一下,“老程身體倒是好了不少,不幹重活沒什麼影響,宇古你開了公司多照顧些鋒古,算起來,他還得管你叫表舅。”
方宇一樂,“真要按照族譜往上翻,沒準咱這安石鎮的人都能扯上關係。”
“可不是!”李青荷心情不錯,朝洗凳子的女兒招手,“瑾兒,跟我到樓上搬下東西。”
方宇則往屋場後面的大樹林林走去。
屋場裡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忙碌著洗東西大掃除,臉上洋溢這喜慶。
方宇逢人都互相打招呼,他現在已經基本都知道各人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