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建安在哪兒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13)

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13) (第1/2頁)

推薦閱讀:

“子龍對外族可能不太瞭解,”盧植道:“強令遷徙其實和逼迫羌人造反無異,他們已經世居涼州之地數百年,勒令向西不過是荒漠隔壁,時代變遷,到西域又有匈奴、烏孫,如何有容身之地?”

盧植算是這個時代對異族態度緩和的少數人之一,早年間他擔任九江郡以及廬江郡太守,代朝廷平定蠻族之亂,無不令境內蠻族賓服,其重要原因就在於,他支援懷柔的民族政策。

從根本上來說,是他把這些外族人當做人看待了。

《後漢書》的作者本人,南北朝宋時的史學家范曄就認為“先零侵境,趙充國遷之內地。煎當作寇,馬文淵徙之三輔。貪其暫安之勢,信其馴服之情,計日用之權宜,忘經世之遠略,豈夫識微者之為乎?”

先零侵犯邊境,趙充國將先零羌遭到內地。煎當入侵,馬文淵將煎當遷到三輔。他們貪圖暫時能夠獲得安定,相信羌人能夠被馴服,計算著每天花費的權宜之計,忘記了治理世事的長遠謀略,這難道是察知精微的人所做的事情嗎?

他認為,漢朝廷貪圖暫時的安定,相信羌人可以馴服,將他們遷徙到內地、關中是為羌患的罪魁禍首。

所謂的趙充國是隴西郡上邽今甘肅天水市)人。前漢時期名將,“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先後擊破過匈奴和羌人。

馬文淵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伏波將軍馬援。

范曄以為羌族是不可能被“馴服”的。可見在范曄等士大夫眼中,羌族壓根不是人,而是畜生,因為畜生才需要“馴服”。

一個史學家,而且是站在歷史的角度思考問題計程車族子弟都是如此看待,由此可見,後漢時的文人士大夫對待外族是什麼態度了。

曹操認同盧植的看法,“遷外族至關外,眼下朝廷的確難以辦到,但操以為,如果能行皇甫將軍、張奐將軍之義舉,羌人未必不能安撫。”

民族融合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過程,趙普自後世而來,自然深知其中的道理,要緩解民族矛盾只能選拔那些有仁愛之心的官員擔任,當然也需要在必要時用武,透過恩威並施要管理少數民族事務。

在這個時代,其實也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劉虞。

劉虞字伯安。東海郡郯縣今山東郯城)人氏。漢室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歷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在地方政績卓著,頗有名望。

根據史書記載在擔任幽州刺史期間,劉虞善待鮮卑、匈奴等外族,效果非常顯著,每年為朝廷節省錢財兩億錢。

後來劉虞擔任幽州牧時被公孫瓚殺害,匈奴、鮮卑等族爭相為劉虞報仇。

反面的則是涼州刺史耿鄙。

如果趙普沒有來到這個時代,按照歷史的程序,這一任的涼州刺史將有耿鄙擔任。

耿鄙之前的涼州刺史,先後有左昌、宋梟、楊雍等人,不過任期都很短,均以平叛不利被免職。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耿鄙接任涼州刺史,徵調涼州六郡兵馬討伐涼州叛軍,馬騰就是在他的麾下因戰功由軍從事升為軍司馬。

耿鄙非常寵信治中從事程球,而程球為人奸詐貪財,涼州士人都非常怨恨他。漢陽郡太守蓋勳知道耿鄙必敗,棄官返鄉。

同年涼州叛軍發生內訌,韓遂發動兵變,殺死北宮伯玉、李文侯和邊章等人,自掌兵權,擁兵十萬之眾,進犯隴西郡。

最新小說: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全球戰國 山寨小相公 三國裡的MC玩家 大秦之我被祖龍偷聽心聲 這裡有家咖啡廳 1644我的帝國 非典型原始社會 穿越之萬古明君 快穿:每次都在玩養成 小王爺威武 鐵十字軍旗永不落 勇者名叫惡龍 士頌三國 因為我是殭屍 大唐機械夢 娶個女鬼老婆 我的三國有些亂 來到明末 三國之我有屬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