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見先生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褚燕欲與趙普到不遠處無人之地相談。
趙雲對褚燕印象不甚好,擔心他對趙普不利,硬要同往。
這褚燕說起來和趙雲還是同鄉,都是常山郡真定人氏,加上趙雲是趙普的親侄子,他勉強同意了。
“我想問先生,這朝廷要復收冀州徵稅是真的吧!”褚燕不是那種為民請命的仁人志士,可他漸漸對大漢王朝失去了信心。
進而也就對趙普那日所說可為朝廷效力產生了疑惑。
這樣的朝廷還值得嗎?
趙普這幾日一直在真定縣內,還不曾在州郡那裡得到關於復收冀州徵稅的訊息。不過他可以肯定這是千真萬確的朝廷旨意。
“不錯,這是真的。”趙普點頭。
趙雲對此很是驚訝,不過這等情景他不適合插話。
“那先生你這等高瞻遠矚之人,還認為我們大漢有救嗎?”褚燕語出驚人。
這問題趙普問過自己很多次,他不太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但認為起碼還有希望。
曹操此刻仍是立志成為漢徵西將軍的有志少年。劉備素有大志,此刻在九江郡頗有威望。
趙雲勇冠三軍,加以培養可文可武,足以成為名傳後世的時代名將。
前兩人皆是不世出的經世之才,若是心向漢室,配合趙雲、關羽等世之虎將,當可挽狂瀾於未倒,扶大廈於將傾。
而且後來的漢獻帝劉協頗為聰慧,若是避免董卓之亂,扶持劉協而不是劉辯登基,他有六成以上的信心。
“我以為漢室四百年江山尚未到斷絕之時,”趙普這句話是誠摯對答,“不要以為涼州之亂,張牛角之流就可以掀翻大漢王朝。”
此刻的大漢西北有涼州叛亂,其他各地自黃巾之亂後,類似於今日張牛角這等叛亂時有發生。
說是風雨飄搖一點都不為過,可漢靈帝依然在此刻選擇復收徵稅,甚至還加重了歲賦。
漢朝的徵稅三十稅一,並不算高,但在漢末土地兼併嚴重,百姓多無自己的土地,只能被迫服務於地主豪強。
百姓在被地主剝削的同時,還需向朝廷繳納歲賦。
徵稅是針對土地擁有者徵收的糧稅,而歲賦就五花八門了。而終漢一朝一直都是輕稅重賦。
後漢末年徵收的苛捐雜稅種類繁多,僅人頭稅、戶稅已經壓得百姓喘不過氣,如果遇上天災唯有造反才有活命。
漢靈帝在此基礎又加重了歲賦,幾乎可以預見,各地叛亂之勢會此起彼伏,各有志之士亦開始對漢室失去信心。
就像今日得褚燕一般。
“先生之言多有應驗,可褚燕所見漢室已失德於天下,涼州、幷州等地叛亂難以抑制。朝中宦官、外戚沆瀣一氣,朝廷恐怕積重難返。”
褚燕其人不得不說,以這份見識已經高出其他叛軍太多。
趙普沒有否認褚燕的觀點,因為這確實是實情,“那張牛角起事時想比聯絡過你,若是你不信我這番話,可與他聯合試試看,我斷言張牛角三月之內必死。”
褚燕詫異於趙普居然知道張牛角邀請過他,還推斷出他此去博陵方向乃是為了與其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