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聞言,於大殿前望著重重宮闕久久不語。
他知道趙普所言並非危言聳聽。
“那你以為涼州之亂的根源在哪?”劉宏良久才回首問道。
趙普道:“涼州之亂根源自然是外族羌人與朝廷委派的官員矛盾不可調和,加之各層官員中飽私囊,激化了百姓心向叛軍,以至於積重難返。”
他在這種情況,自然不能把宦官私售官吏,以及漢靈帝劉宏自己賣官鬻爵,涼州等地的刺史太守大肆搜刮,而致使矛盾進一步激化的事說得太過明顯。
否則,不但會讓劉宏極度反感,還會招致趙忠等人的反撲,所以他儘量採用委婉的語句。
“這事良將幹吏就能夠解決嗎?我聽聞叛軍首領韓遂、邊章等逃入羌人部落之中,而涼州全境大小羌人部落加起來怕有百餘部,逐個圍剿經年累月,朝廷負擔不起啊!”
劉宏捫心自問,也想在自己縱情享樂的同時,天下能夠太平安康,他並不是那種何不食肉糜的弱智皇帝,只是在更多的時候,他選擇了逃避這些問題。
逃避的方式也就是聲色犬馬,醉生夢死。
若是論才學或者潛質,他是有可能成為一代中興之主的。
“陛下,根本不需要逐個圍剿,這個時候韓遂、邊章等逆賊的生死不足為慮。朝廷大軍出征,只需討伐不臣之人即可,完全不需經年累月。”趙普試圖說服漢靈帝劉宏。
劉宏問道:“這兩人大逆不道,是為叛軍領袖怎麼在你看來反倒成無關緊要之輩了。”
趙普拱手道:“他二人罪大惡極,自然是百死莫能贖其罪。然而,為了搜捕他們二人勞師動眾耗費錢糧也犯不上,只要朝廷大軍能令涼州各地臣服,能臣幹吏能夠安撫地方,則涼州之亂定然不能復起。”
劉宏嘆了口氣,這種情況下,迫於各方壓力,徹底收復涼州,可能不得不做了。
如果如趙普所說,無須經年累月,那未必不能嘗試一下。
“那依你看,誰可帶軍出征,誰又可擔任涼州刺史,安撫地方呢?”
“臣以為皇甫將軍可率軍出征,曹操可為涼州刺史。”趙普舉薦。
這兩個人選,盧植、傅燮他們三人有過商議,皇甫嵩為主將出徵是三人的一致意見,皇甫嵩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對付不成氣候的叛軍完全不在話下。
更重要的是他為涼州人氏,對當地的地勢風俗皆足夠了解,深入涼州腹地比其他武將都合適。
但是曹操就比較有爭議了。
畢竟,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沒有大放異彩,之前的履歷上只有擔任過雒陽北都尉、騎都尉、濟南相,以及他並未上任的東郡太守。
擔任濟南相期間濟南國內雖然政教大行,一郡清平,但濟南國畢竟只是一郡之地。
涼州可是轄制十郡九十八縣,境內軍事政治的複雜程度皆不是濟南國能比的。
盧植和傅燮皆恐曹操不能擔任此等要職。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