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歷史軍事 > 建安天下築夢中華 > 第一百零六章 鴻都門學

第一百零六章 鴻都門學 (第1/2頁)

推薦閱讀:

趙普在入京師的第五日,正式入宮覲見漢靈帝劉宏,拜為侍中。

在就任儀式上,參加的人選有大將軍何進、尚書令盧植、司徒崔烈、虎賁中郎將崔鈞等。

周倉和程磊皆為拜為郎官,作為趙普的侍衛,可往來於宮禁之中,至於黃蓋因心繫舊主,便暫時在盧植麾下。

因趙普在京中局勢已然安穩,因此不日起,他將返回元氏縣接孫策到京師,於趙普門下就學。

這場由宦官趙忠掀起的誅殺盧植舊部以撲滅士族公卿誅宦呼聲的風波,至此以趙普入京拜為侍中而正式結束。

之後,盧植和趙普向漢靈帝提及逃往江東避禍十餘年的蔡邕,兩人皆建議拜蔡邕為蘭臺令史。

所謂的蘭臺令史是東漢始置的官名,隸御史中丞,掌書奏及印工文書,兼校定宮廷藏書文字,秩六百石,是御史臺小官無疑。

但蘭臺令史在東漢時有一項職權,掌史官之事,班固就曾以蘭臺令史之職撰述國史。

這裡簡單提一下,很多人的固有印象是太史令在漢時編撰史書的官職。事實上那是在漢武帝之前。

太史令據傳聞夏代末已有此職,只是被稱為太史。

西周、春秋時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曆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

但自秦起,設定太史令,職位漸低。西漢開始至文景兩朝皆無此官職。

漢武帝為彰顯漢家功績,沿秦置設定了太史令,有司馬談擔任,談死其子司馬遷繼任,司馬遷就成為最後一個編撰史書的太史令。

太史令自司馬遷之後,知史務者皆出於他官,而太史令不復掌史事,僅限於天文曆法職掌範圍。

漢武帝在宮中置女史之職,以記皇帝起居,故有《禁中起居注》。後世以“起居”作為史官的一種職掌和名稱,與此有很大關係。

到了後漢,朝廷沿襲了這種體制,以他官史官之事,蘭臺令史就是從這時正式成為史官。

三國魏明帝增置史官著作郎那是後世了。

蔡邕作為馳名天下的大儒,之前也曾在朝中擔任議郎等職,漢靈帝想起早年曾多向蔡邕請教災異之事,蔡邕不畏強權盡職盡責,直言進諫,憶起他的好來,覺得蘭臺令史這等小吏官職低了,想要重新拜蔡邕為議郎。

盧植直言蔡邕年老,只盼能為漢家著史書,傳揚功績於後世,對朝中政務已然了無興趣。

漢靈帝這才作罷,便拜蔡邕為蘭臺令史,負責編撰史書,並在京中賜他府邸一座,著令尚書檯即刻便發詔書徵召蔡邕入朝。

除卻蔡邕之外,漢靈帝聽聞趙普有子侄趙雲,年方十八歲,便徵召他為郎官,讓他們叔侄重聚。

這點上趙普有些始料不及,事實上此刻他初入京師不足半月,各種局勢各方勢力他都還不算太清楚,因此不太想讓趙雲此時入京。

可漢靈帝一番好意,他貿然推卻,恐造成上次以病重為由推掉侍中引漢靈帝不悅的後果,只好拜謝受恩。

侍中最為作為皇帝的近侍,都居於宮內,漢武帝時因侍中莽何羅圖謀行刺,始令侍中出居宮外。王莽執政時復入,東漢章帝時復出外。

如此反覆之後,侍中成了皇帝近侍之中唯一在宮內辦公,宮外居住的官職。

初時,漢靈帝打算將趙普之前居住的官驛賜給趙普作為府邸。

但官驛房間眾多,他獨居過於奢侈,而且漢時對地方官的考察的頻繁,多需入京述職,他若是獨佔官驛,朝廷還需另建一處,勞民傷害,便婉言謝絕。

崔氏在京中多有宅院,崔烈以崔氏之名,贈與趙普宮外兩裡許的院落。

最新小說: 這裡有家咖啡廳 1644我的帝國 非典型原始社會 穿越之萬古明君 快穿:每次都在玩養成 小王爺威武 鐵十字軍旗永不落 勇者名叫惡龍 士頌三國 因為我是殭屍 大唐機械夢 娶個女鬼老婆 我的三國有些亂 來到明末 三國之我有屬性點 建安天下 大明:從少年天子到綜武盟主 工業中華 貞觀:我來自未來 太陽與雄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