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致解釋一下抗聯面臨的最嚴重危機之後,楊震直視著眼前的這位英國6軍上將,語氣相當不愉快的道:“韋維爾上將,作為曾經指揮了整個中東戰區英軍作戰,有著充沛合成化軍隊指揮經驗的高階軍官,你應該清楚,沒有彈藥、沒有油料,不管我們情願與否,唯一能做的就是終止這場會戰。”
“沒有了油料,坦克叢集就是一堆廢鐵,沒有了炮彈,我們再多的火炮又有什麼用,而沒有了坦克和火炮、航空兵的支援,難道讓我們用拳頭和牙齒,還有步槍去與全副武裝的日軍作戰嗎。”
“工業基礎薄弱的我們,與你們的大英帝國沒有辦法相比,閣下在北非戰場上,雖然始終沒有得到過充足的兵力,但是坦克、飛機的數量,卻始終不遜色於你的對手,而且可以得到本土源源不斷的充足補給。”
“你們消耗掉一加侖的燃油,本土可以給你們補充十加侖,你們被打掉一輛坦克,有著雄厚工業基礎的英國,可以給你們補充十輛,而這一切對於我們來說,到目前為止還只能是想都不敢想的。”
“無論是供坦克和汽車行駛,飛機飛行的油料,還是製造彈藥所需的炮彈鋼、彈殼銅、無煙火藥和高爆炸藥,在有限的工業建成之前,我們都只能依賴外部的支援和進口,沒有外來物資的供應,我們根本就無法滿足作戰的需要。”
“的確我們是透過美國方面的協助,建立了一批自己的現代化工業,但是韋維爾上將,你不會認為這些工廠,可以猶如吹氣一樣在短時間之內就能建成吧,裝置運來了,我們馬上就可以生產出相應的戰爭物資。”
“說白了,我們為何主動停止作戰,就是因為這一仗我們已經打的山窮水盡了,除了輕武器彈藥之外,我們現在已經無力在滿足,將會戰進行下去所需的巨大物資消耗,你是軍事家,應該清楚沒有充足的後勤供應,是無法長期進行一場戰爭的。”
“當然終止此次會戰的原因,不單單是物資已經無力滿足消耗,而且經過近三個月的激戰,我軍在東西兩條戰線上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戰果,但是裝備上的驚人消耗,我們卻是無力補充。”
“我們無法自行生產火炮,所有的火炮全部是繳獲的日製火炮,以及購買的二手火炮,這些有的生產年代已經相當久遠,甚至本身就是有些粗製濫造的火炮,在經過長期高強度的使用,在此戰之中出現多起炸膛,再加上戰鬥中的損耗,我們的火炮數量,已經降到了一個相當危險的地步。”
“還有坦克和裝甲車輛,近三個月的攻勢之內,原有數量就不多的坦克,在日軍頑強的抵抗之下已經損失一半,現在我們正在擴編的幾個裝甲師,裝備的編制連三分之一都達不到,傾盡全力,連那些不是坦克的坦克都算上,最多也能滿足一個裝甲師的需要。”
“而按照我們的編制,一個裝甲師不過二百餘輛坦克,也就是說,在經過三個月的戰爭消耗,我們現在只有二百餘輛坦克可供作戰,這其中還有為數不少的坦克,經過長期使用之後,因為磨損過度需要大修才能投入使用。”
“在加上我們與日軍三個月的激戰,將近十萬人的傷亡數字,可以說我們已經是打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別說進攻了,就是維持現有的戰線也相當的勉強,要知道,我們即便上傷亡最輕的一個師,現在也不到原有編制的六成。”
“這還沒有將損失的幾百輛卡車,上百架的飛機,以及糧食、醫藥等其他的物資計算在內,韋維爾將軍如果換了你們英國的軍隊,面對著這麼大的傷亡比例,居高不下的戰損裝備,以及幾乎空空如也的後勤倉庫,你們還會冒險繼續進攻嗎。”
“我們面對的日軍,雖然機械化程度和裝備精良方面,比不上你們現在的對手德軍,但是在步兵戰術,以及部分炮兵戰術的運用上,還高於德軍,最根本的是其頑強的戰鬥意志,以及兇悍的戰鬥作風,遠不是你們西方軍隊可以相比的。”
“韋維爾上將,我希望你們不要小看了日本軍隊,這是一隻狡猾如狼、兇猛如獅、貪婪如熊的軍隊,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更是灌輸了從士兵到將軍悍不畏死的精神,而且在吃苦耐勞方面,更遠非西方軍隊可以相比的。”
“幾年與日軍交手下來,我們見過因為一口氣不間斷奔襲幾十公里,而活活累死的日軍士兵,見過只剩一個人,一支槍還在拼命抵抗的日軍,見過只憑借一把大米,幾個飯糰就堅持作戰近一週的日軍,就是沒有見過打不過就主動投降的日軍,沒有見過因為困難就畏縮不前的日軍。”
“日軍的裝備以及裝甲戰術運用上,雖然無法與德國人相比,但是在某些方面相對於德軍來說,他們更勝一籌,尤其是在步兵攻擊戰術,應對惡劣的作戰條件上,以及作戰精神的頑強和堅韌上,他們是德軍遠遠無法相比的。”
“作為你們未來的盟友,我不希望你們在未來的戰場上,與這樣一個對手交手的時候,因為輕敵而遭遇到慘敗,如果說德軍是虎,那麼日軍就是一頭狡猾的惡狼,我希望你們能夠重視,我們用鮮血換來的這些經驗。”
在滿足了這些美英軍官刨根問底之後,儘管很不情願,但是出於某些方面的原因,楊震又針對東南亞目前的局勢,鄭重的向在座的所有人提出了一個相當嚴重的警告,提醒他們不要輕視他們未來的這個敵人。
不過楊震雖然對美英軍事代表團提出了一定的警告,但是他給予包括這位韋維爾上將在內,美英軍事代表團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卻是隻能說半真半假而已,的確到楊震主動終止攻勢的時候,油料儲備和軍工原料儲備的確已經消耗見底。
尤其是油料儲備,所有的剩餘儲備加在一起,甚至已經連一百噸都已經不到,如果繼續維持攻勢以及當時的後勤補給,最多還只能勉強的支撐三天,這還是壓縮所有不必要的消耗之後,才能維持下來。
航空炸彈的儲備,也最多隻能維持低強度作戰三五天使用,航空汽油的儲備雖然還有一定的富裕,但最多也就只能維持一個月的低強度作戰,整個軍工原料儲備,則是已經無法生產除了輕武器彈藥和迫擊炮彈之外,任何的一種炮彈。
各種口徑的炮彈儲備,大口徑炮彈和火箭彈的確是有一定的短缺,尤其是射程最遠的日製加農炮的炮彈和生產工藝最複雜的一二二火箭炮彈,最多還能維持五天作戰使用,但七十五毫米口徑山野炮,一百毫米榴彈的儲備,再維持一個月的高強度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而各種口徑迫擊炮彈,除了日製迫擊炮彈缺口較大之外,抗聯自行生產的一百二十、八二和六零口徑的迫擊炮彈儲備數量更多,五七無後坐力炮、反坦克火箭彈和各種高射炮彈的儲備,也相當的充裕,只有十四毫米高射機槍子彈,因為在戰場上消耗過大,而儲備數量略有不足。
只是儘管炮彈的儲備數量,還有足以支撐一段時間,但如果沒有了汽油,所有的運輸卡車就只能停止使用,而失去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單靠人力和畜力,是根本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將所需的大量物資運輸到位的。
大批的炮彈和其他所需彈藥運送不上去,就算儲備數量再多又有什麼用,前面的部隊,不是一樣沒有彈藥可用,而隨著戰線越來越長,為了維持部隊的火力和其他物資的需要,對補給車輛所需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要維持這麼大規模運輸所需的汽油,以當時抗聯汽油的儲備數量,無論如何也是滿足不了的,別說只剩下一百噸,就是這個數字再翻上一番,也無法滿足兩個裝甲旅和幾千輛卡車的需要。
到戰役終止階段,在調整新的部署的時候,因為缺乏汽油,很多車輛在撤離開往究竟鐵路線的時候,甚至只能採取一輛開車開動,牽引至少一輛卡車的硬牽引辦法,來節省有限的汽油,至於步兵部隊,除了傷員之外清一色的徒步進行撤離。
除了對物資和彈藥的情況說的半真半假之外,在坦克戰損比例上,楊震也沒有全部說實話,幾乎是傾巢出動,可以說調動了所有力量參加此次會戰裝甲兵,在此次會戰中的確損失不輕,幾個戰場上損失的坦克數量,全部加在一起足有二百餘輛。
但是這些戰損的坦克,無法修復全毀的數量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並非是無法修復的,而且無法修復的戰損坦克,都是王光宇從蒙古境內蘇軍倉庫之中搶來,未來的及安裝附加裝甲的的坦克,以及因為炮塔整體結構的原因無法安裝附加裝甲的法制坦克。
至於已經安裝了附加裝甲的抗聯自身原有的蘇制坦克,除了四十多輛被日軍七五野炮平射命中而被徹底摧毀,或是被日軍肉彈用燃燒瓶給燒燬而無法維修之外,其餘的戰損坦克,都能在進行維修之後重返戰場。
不過儘管兩個裝甲旅剩餘的坦克數量,依舊足以使得兩個裝甲旅,都還能保留著一定的突擊能力,即便是損失較大的二旅,也透過一旅的調整和補充,也短時間之內恢復了一定的元氣。
但是大批的坦克,因為長時間高強度使用出現零部件巨大的損耗,急需維修之後才能繼續作戰,而維修人手,特別是技術人員數量上的不足,又使得這些坦克註定很難在時間之內搶修完畢重新投入戰場。
尚可維修的戰損坦克,也因為補充零部件的缺乏和技術人員的不足,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完全修復,這樣到會戰終止階段,楊震手中可以用來繼續起攻擊使用的坦克數量,已經降到開戰時候的一半,雖然大部分都能修復,但是這並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