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提出的要加強維修和保養能力的要求,陳翰章也點頭道:“一號,這個道理我明白,這些鋼鐵戰馬,雖然是鋼鐵製造,但是也需要和戰馬一樣養護,沒有了必要的養護,和普通的戰馬一樣會趴窩的。”
“也正是考慮到這些問題,我們除了在兩個裝甲師組建了直屬維修營之外,每個團也配備了一個維修保障營,各個營也配備了一個搶修排,分別負責大修、中修、小修,以及日常的維修保養。”
“不過我們的技術實力,還是相當有限的,一號,您知道原來我們的裝甲兵只有兩個旅,不過是兩個維修保養營,五個保養連的編制,就算是我們在培養維修和保障人員的時候,按照一帶五的比例進行額培養。”
“但是現在部隊一下子擴編為兩個師,外加兩個旅以及幾個獨立營團,總數達到了七百多輛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兵力,可以說一下子翻了幾番,而且動機型號複雜,有汽油機、柴油機,有的還是航空動機改裝過來的,需要配備高辛烷值的燃油才能啟動。”
“這種情況之下原有的技術維修人員,面對著幾乎是翻了一番的裝甲數量,現在多少有不夠用,我們現在的維修和保障人員,只能盡全力保障兩個作為主要拳頭的裝甲師,至於其他的兩個旅,只能改為編成一個實際為排級規模的維修保障連。”
“一號,這已經是我們在還要保證後方坦克大修廠維持運轉的前提之下,目前能調動的所有維修保障人員了,再多一些,實在是湊不出來,至少在短時間之內,是沒有辦法保證全部滿編。”
“部隊的規模擴充太快,但是受制於我們的底子太過於薄弱,技術能力卻還沒有得到相應的增長,技術人員不是經過幾個月訓練就能上戰場普通的步兵,沒有長時間的培養很難達到要求。”
“咱們的技術人員,又普遍文化水平都相對偏低,想要培養出來合格的技術人才,所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您不能指望一個三角板都不會用,甚至不清楚什麼東西的人,在短時間之內就會去維修一部汽油動機。”
想起正在接收的英制坦克,陳翰章搖了搖頭道:“現在最關鍵的是,隨著新裝備的到來,維修保養所需的技術也越來越複雜,蘇制坦克和英制坦克各方面的保養和維修,完全是兩個體系,這對我們的要求,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尤其是瑪蒂爾達二步兵坦克,其動機居然是兩臺九十五馬力動機並聯組成的,其結構更加複雜,對維修和保養的要求也更高,一旦一臺動機出現故障,整個坦克就必須要停下來進行大修。”
“的確,兩臺動機並聯,一臺被打壞另外一臺,還可以勉強維持坦克的最起碼的機動能力,但是這種結構,實在是太他媽的讓後勤維修保養人員頭疼了,兩臺並聯動機就那麼一點的優勢,也被過於過於複雜的結構難以修理的劣勢給抵消的一乾二淨了。”
“一號,我真的很是搞不明白英國人怎麼想的,明明有大馬力的動機,非要用兩臺小馬力動機並聯,去作為一種主力坦克的動力,十字軍巡洋坦克的一臺三百四十馬力的動機,足夠頂的上四臺瑪蒂爾達步兵坦克的動機。”
“而偏偏馬力小的坦克,卻搞了那麼厚重的裝甲和龐大的體積,弄的即便是在平地最大時也不過二十公里,還沒有馬車快,而屬於蘇式快坦克性質的十字軍坦克卻是動力過剩,如果不顧及動機的使用壽命,甚至比汽車跑的還快。”
“這種坦克在抵達的時候,我曾經試駕過,曾經一口氣開到六十公里最大時,這還是我擔心開的太快,減少動機使用壽命,而有意識的控制坦克的度,如果真正的放開了跑,我想這度還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最關鍵的是這種坦克,人機功效要比蘇制坦克好的多,機動效能,也是我們目前所有坦克之中最好的,二百公里跑下來,並不比開汽車累到哪裡去,別說這種t三四坦克,就是bt快坦克也比不上。”
“裝甲在運抵我們這裡之前,也經過一定的改進和增強,雖說防護性還不如t三四坦克,但是作為快突破的坦克,要比我們原來使用的bt七快坦克要強的多,度快,裝甲厚度在對付日軍人的時候也還勉強夠用。”
“同時過於充沛的動力,以及相對牢固的結構,使得這種坦克我們還有進一步升級的空間,與那種除了裝甲厚之外,幾乎是一無是處的馬爾蒂達坦克相比,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坦克。”
“一號,您能不能與英國人協調一下,將給我們的瑪蒂爾達坦克,都換成十字軍巡洋坦克,瑪蒂爾達坦克,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不適用,咱們國內的地形複雜,這種坦克機動效能又差,尤其是在透過積雪和複雜地形的時候,簡直就是寸步難行。”
“冬季作戰坦克兩側的裙板,經常被雪快給堵死,使得坦克的行走系統也隨之被堵死,在冬季作戰,乘員還得不時冒著敵軍的炮火,下來清除裙板和行走系統之間的雪塊,還有懸掛系統,也經常在嚴寒的天氣之下被凍住。”
“到了夏天,我估計按照咱們國內惡劣的,基本上都是土路的道路環境,這種坦克冬天出的毛病,在夏天也一樣會出現,不過差別在冬天的雪塊,到了夏天恐怕就是大量的淤泥了,我們大多數的土質公路一到雨季,就會成為一個爛泥塘,就這種坦克的結構,沒有麻煩那就怪了。”
“英國人同時搞出這兩種坦克,也不嫌麻煩,他們完全可以使用十字軍坦克的動機,提升瑪蒂爾達步兵坦克的效能,或是用馬爾蒂達坦克厚重的裝甲,改進十字軍坦克的防護性,將二者取長補短,合二為一嗎。”
陳翰章的抱怨,讓楊震笑了笑道:“坦克是一戰時期,才出現的新型武器裝備,在一戰結束之後,打的民窮財盡的西方大國,又在拼命的壓縮軍費恢復元氣,中間幾乎停頓展了十多年。”
“導致直到歐洲戰場戰事全面爆,世界各國對坦克這種還比較新鮮的武器裝備怎麼運用,依舊都處在摸索期,而且依據一戰經驗,坦克這種武器裝備,不是用來對付同類的,而是對付步兵陣地的,怎麼樣能快突破敵軍設防陣地,才是各國對坦克戰術研究的最終目標。”
“各國都在根據自己在一戰之中使用坦克的經驗,不斷的在摸索坦克研和製造技術,火力、防護力、機動性,這坦克的三大要素,究竟該怎麼去平衡,並無一個明確的借鑑,而且之前的技術展,也使得這三大要素很難取得平衡。”
“要麼在當時反坦克火力之下,保證防護力搞出這種裝甲厚,但是行動緩慢的步兵坦克和重型坦克,要麼保證機動性,搞出巡洋坦克和輕型坦克,至於火力,大家一樣都是和反坦克炮看齊的,不是沒有能力研製更大口徑的坦克炮,而是大家覺得都沒有必要。”
“也不是沒有兩者相容的坦克,但是這種坦克因為受制於目前冶金技術和動機制造技術,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可靠性相當的差,蘇聯人有種重型坦克,到是弄的裝甲也厚,理論上的形勢度也可以,但是可靠性,只能是別說了,所以大部分的國家,在兩者無法兼顧的情況之下,分別搞出輕型和重型坦克來,分別應對兩種不同的戰術。”
“相對於其他國家輕重坦克並舉的情況來說,英國人則乾脆搞出了兩種坦克,一種坦克裝甲薄,但是機動效能好,可以利用度迂迴包抄敵軍陣地的側翼,一種是掩護度與步兵推進度相等,專門用來掩護步兵從正面突破。”
“這與蘇聯人研製t二八多炮塔中型坦克和t二六輕型坦克的同時,還研製了快的bt型號坦克可以說異曲同工,大家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突破敵軍即設陣地上,而沒有考慮到對敵人坦克作戰,大家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與守軍陣地的反坦克炮作戰。”
“所以大家都將坦克作為傳統兵種附屬裝備使用,要麼配備給步兵實施正面強攻,編入步兵序列,要麼配置給騎兵,與騎兵的機動性配合實施側翼包抄,英國人的這種做法,也是跟著當時的世界潮流走,其實也不過就是一個名字,兩種叫法而已。”
“其實最早將坦克獨立編成作戰叢集,步兵配屬給坦克還是蘇聯人,只不過他們因為政治的原因,走了很大的一段彎路,才讓德國人走到了前面而已,直到此次歐洲會戰,德軍運用坦克集中單獨實施快突破,才讓全世界的軍隊夢醒。”
“只不過固有的研製體系,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得到改變而已,其實德國人的坦克叢集,也不是為了對付敵國的坦克準備的,他們只是將原來配屬給步兵的坦克,集中到一起使用,增強的突破能力而已,德國人的戰術是先進的,但是他們的裝備研理念,也不過與其他國家相同,並未比蘇聯人強到那裡去。”
“這次世界大戰對於戰術的更新和變化,快的讓人措手不及,與一戰大家守著陣地大打戰壕戰的傳統模式相比,大範圍的空地一體化穿插成了主要作戰模式,大家統統都捱了對方一頓胖揍之後,才現最好的反坦克武器還是坦克。”
“在未來,不管是輕型坦克和重型坦克,還是巡洋坦克或是步兵坦克,這些過於劍走極端的坦克,都將會註定被淘汰的,像t三四坦克這種火力、機動、防護性相對來說平衡一些的中型坦克,才會成為主要的坦克展潮流。”
“最早的蘇聯人,眼下在蘇德戰場上吃了大虧的德國人和英國人,包括在不遠的將來參戰的美國人,都會以中型坦克為主要裝甲力量,這種將會是未來坦克主要展潮流,將在戰場上承擔主要作戰任務以及作為主要坦克裝備的坦克,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