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周永偉才轉身離去,沈蘭娟沒作答,隨後笑著返去了大隊裡。
村民們的農具幾乎都是打鐵匠鍛造出來的,但鐵匠工藝再精湛,沒有好的原材料基礎,即使鍛造出來的農具也是中看不中用。
再加上這地方太偏僻,想要去趕個集都得走四個小時路程,去縣城那是天方夜譚的事。
俄龍村裡的人幾乎都沒去過縣城,就幾人去過,當然周永偉是在縣城裡讀的高中,他能去縣城裡讀高中那是因為他爺爺腰桿子硬。
村裡的一個大叔有一次去縣城回來,回來的時候買了一件白襯衫,這大叔可真的能裝逼,白襯衫穿起,婦女回頭率百分百。
回村後把白襯衫穿起,把衣角塞進褲子裡,然後把家裡所有的錢墊好,塞進白襯衫的胸口袋裡。
鼓鼓的一包,外面包的是10元大鈔,沒人知道里面裝的是紙還是錢,反正看著就是鼓鼓的一包。
透過白襯衫的表面看口袋,錢顯得若隱若現的,甚是讓人羨慕啊,大叔走在村裡晃悠著,把村裡的人羨慕的眼珠子都要掉了出來。
周永偉回到家後洗了個手準備著吃飯,一家子早就等著他了。
整個村周永偉的家算是最好的房子了,土坯磚房,別的都是泥土房,土坯磚蓋的房子比較牢固,也抗水。
畢竟土坯磚是加工過的泥土,而泥土房則是用水一和,然後把牆壁一層一層的壘起來便可。
畢竟周爺爺沒有解放前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去過省城,去過緬甸的人,在那個年代能有幾人?
可惜解放後馬幫解散,不得不重回老家,回家後就把大房子建了起來。
早飯吃的很隨意,也就這個季節稍微能吃飽點,到了開春就要鬧春荒了,
飯桌上沒有什麼像樣的菜,為了能度過春荒家裡不敢吃純大米飯,只能把包穀和米飯煮在一起吃。
家裡有小孩子的,一般父母都會把白米飯盛給小孩子吃,父母就吃包穀。
一鍋包穀大米飯,一盤茄子燉黃鱔,雖說是茄子燉黃鱔,但一盤裡就那麼兩段黃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鍋青菜湯,一鍋紅薯,一點鹹菜,這就是周永偉今天的早飯。
爺爺威嚴十足,雖然是老了,但身體硬朗,飯桌上規矩嚴厲,誰都得規規矩矩吃飯。
家有家規,國有國法。
吃飯的時候,筷子不能攪動菜,一次只能夾一個菜,不能夾了又放,放了又夾別的菜。
小孩子飯桌上不能說廢話,當然一般婦女也不會講話,打噴嚏必須轉身打,不能打噴在飯桌上。
吃飯不能發出像豬吃食一樣,“卡擦卡擦”的聲音,碗裡不能有剩飯,吃飯不能囉嗦,也不能太快。
反正一大堆規矩,來客人的時候小孩子是不能自己夾菜的,每家都一樣。
因為家裡太窮,來了客人就得上一些好的菜,小孩子不懂事,如果讓小孩子自己夾菜就會扒拉扒拉的一下子就把好吃的菜給夾完了,這樣就很尷尬了。
這時候大人們會給小孩子夾菜,當然這種風俗現在是不存在了,現在的父母只擔心小孩不吃,壓根不擔心不夠吃。
周永偉把茄子燉黃鱔裡的兩片油渣夾給了侄女,三四歲左右。
家裡哪有什麼油,就一塊肥肉吃半年,掛在廚房灶臺上掛著,只有來客人的時候才敢切下來兩片煎雞蛋。
吃著吃著門口有一個髒兮兮的赤腳小孩走了進來,大概六七歲左右。
看著一家人吃飯,這小孩子顯得很不好意思,眼珠子像貓頭鷹一樣咕嚕咕嚕的轉著。
那破舊的褲子褲襠都開了,有點不好意思的杵在門口。
喜歡重回舊時光1977請大家收藏:()重回舊時光1977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