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城內,正堂。
吳家三兄弟、張同敞都在這裡。
對於被多爾袞跑掉了,四人都大感可惜。
吳三輔嘆息道:“今日大好機會,竟被多爾袞跑了!”
張同敞道:“清賊真是強悍,若是姜首輔之兵這樣跟清軍短兵相接,也沒多大優勢。”
吳三桂對此有些不滿,道:“照這麼說來,姜首輔八九萬兵馬,個個都如同滿八旗般強悍?關寧鐵騎就比不上京營了?”
張同敞道:“京營之強,在於步戰。根據以往戰績,再加上我親眼所見北京城外京營,步戰應當是如此。關寧鐵騎和滿八旗、蒙八旗皆是騎兵,而姜首輔騎兵不多,各有優勢。”
聽到這麼說,吳三桂心情略好,再道:“我投奔姜首輔,並重創清軍,還請張大人在姜首輔面前多多美言。”
張同敞道:“雖然被多爾袞逃脫,然清軍被重創,吳總兵功勞不小,本官會據實回稟姜首輔。”
今天先是降清、剃髮,然後再反清,山海關的官兵們,喜、悲、無奈、難過等心情皆有。
許多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聽從命令攻擊清軍。
關城內的屍體數以萬計,尤其是以正堂門前到北門路線屍體最多,可謂是屍橫遍野。
耗費了好一些時間,傷亡和殺敵人數統計出來了。
山海關共有具清軍屍體,吳三桂累計有名部下戰死,還有數千傷兵。
得知部下死亡過半,吳三桂難受得很,關寧鐵騎是他的家底,今天一下子損失了這麼多人,讓他很是心疼,實力被大幅度削弱,以後在姜鑲那邊說話的底氣會輕很多。
事已至此,吳三桂只能接受現實。
張同敞則是暗喜,他是站在主公的立場上考慮,今天既重創清軍,又明顯消耗了吳三桂,站在姜鑲立場來說是一舉兩得。
明末各地總兵驕橫跋扈,壯大以京營為核心的朝廷軍力、削弱地方總兵實力,符合朝廷利益,必須有強有力的中央朝廷,才能有效管控地方,天下才能安穩。
護送張同敞前來山海關的百餘騎兵被放入關,張同敞寫好報告,讓兩名騎兵返回京城報訊。
吳三桂暫時留在山海關,等待姜鑲那邊的訊息,並且給張同敞安排上好的房間歇息。
張同敞是被姜鑲看重的人,既然已投靠姜鑲,要跟張同敞搞好關係。
————————
將軍石關,清軍對關隘的炮轟仍然在繼續進行著。
在大炮的壓制下,清軍逐漸填埋陷阱,步步逼近,預計下午能把全部陷阱填平。
楊百總道:“弟兄們,到了撤退時候了,我們繼續設定陷阱。”
城牆上明軍下去城牆,開始撤退。
他們是低頭悄悄撤退,遠處的清軍有很少能看到城牆上的人,只有那迎風飄揚的旗幟,看不出明軍是躲在牆垛還是不在城牆。
楊百總帶領部下們,用許多馬車帶了許多震天雷、鐵蒺藜。
北直隸的長城關隘位於燕山山脈,從長城到平原地帶還有上百里至二百餘里不等距離。
從將軍石關到平原,距離一百二十里,按照姜鑲的作戰理念,就是要把入侵的清軍阻擋在山區,一旦讓清軍進入平原,清軍騎兵就可以縱橫馳騁,在北直隸大肆搞破壞。
楊百總和部下們,沿途佈置陷阱、障礙物,要最大限度遲滯清軍南下的速度,為在京城的京營趕到贏得時間。
只要京營大部隊能及時趕到,很有希望將清軍阻擋在山區。
在下午的時候,楊百總又再派出一人騎馬南下,趕往京城稟報最新情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將軍石外城門外,清兵們在扛著裝著泥土的麻袋,向陷阱大坑內扔下,期間沒有遭遇來自城牆上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