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道:“無論姜鑲是敵是友,我們皆可向東南發展,把江南納入大順國版圖。江南富庶,賦稅源源不斷,只要掌控江南,便有足夠錢財養兵。”
顧君恩道:“姜鑲兵馬之戰法、說配備武器,皆跟其他軍隊不同,去年跟滿清作戰,清軍不瞭解大同軍情況,才吃了大虧。皇太極、多爾袞皆不是等閒之輩,定會有所應對,等滿清跟姜鑲再次交戰,姜鑲定佔不了什麼便宜。”
宋獻策道:“皇太極雄心勃勃,想入主中原,姜鑲便是其最大阻力,讓滿清跟姜鑲打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我們好好經營南邊,等時機成熟,再出兵北上。”
對於謀士們所說,李自成聽著有理,但對有些方面並不太感興趣。他當初造反是逼於無奈,直到現在,也只是想要做個稱霸一方的王而已,從來沒想過要一統天下,也根本沒這個野心。
在討論問題過程中,在場的武將們基本上沒有插話的機會,他們大多數只曉得率軍作戰,對於謀略、國家政策、發展方針不太懂。
最後,李自成道:“姜鑲是敵是友?尚無法下結論。東南邊的江南,是天子最富有之地,我們必須要奪取。我大順加緊操練兵馬,三個月內出征,若拿下南京,大順國都便搬到那邊去。”
大順軍表面上兵力雖多,但實際上算得上合格的兵馬,原本也就是十萬左右,打敗孫傳庭、奪取陝西后,收攏了許多明軍降兵,又再另外招募兵馬,軍隊人數大幅度增長,目前達到二十餘萬,李自成讓武將操練士卒,再有兩三個月,新兵便訓練有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散朝後,李巖、宋獻策、顧君恩三人再次聚集在一起,討論相關事宜。
李巖道:“姜鑲殺了滿清四萬餘人,又氣死皇太極,乃是滿清國仇,滿清跟姜鑲勢如水火。為了滅姜鑲,多爾袞十有八九會派人前來西安,試圖說服闖王與其合作,南北夾擊姜鑲。從大順國立場來說,是否答應滿清?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宋獻策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若闖王要統一天下,姜鑲、滿清都需滅之,讓滿清和姜鑲先打個你死我活,闖王再出兵收拾殘局,這樣對闖王最為有利。”
顧君恩道:“可如若姜鑲實力過於強大,連滿清都滅不了,等姜鑲收拾滿清後,必定會對付大順,那時就來不及了。我認為,只要有機會,可答應跟滿清聯合,一同收拾姜鑲,讓後再跟滿清決戰。”
到底要不要與滿清夾擊姜鑲?三人也沒有商量出都滿意的意見。
————————
姜鑲收回各衛所軍田的行動,一直在進行中,做了半個月的工作計劃。
五個衛懲治了侵佔軍田的軍官後,再向侵佔軍田的地主們開刀。
當然,對附近一帶地主的抄家,抄出的家財不如在宣大三個鎮的地主,北直隸一帶許多地主,家財被上次入關的清軍掠奪過一遍,除非是及時把家財藏到不易找到之地,要不然全部被清軍搶掠一空。
對於姜鑲來說,土地最為要緊,那怕一兩銀子都查抄不出來,只要有可掌控土地,便可讓百姓加入軍戶耕種,便有源源不斷的糧食來源,要是糧食有節餘,可出售糧食獲得銀子。
懲治了五個衛的軍官後,接下來是稍遠一些的營州左屯衛、營州前屯衛、延慶衛、白羊口所、鎮邊城所。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一月十八。
這天,京城西邊,連線京城與宣府的官道上,有一隊人馬在前進著,既有步行計程車卒,亦有十餘輛載人馬車,還有著運送錢糧的車。
在這裡,有姜鑲的家人,還有黑冰臺人員,有謝綱、馮敦厚,以及一眾來京城就任的官員,還運送一批錢糧過來,包括三百萬兩銀子和大批糧食,由四營遊擊武冠隆率兩千餘官兵護送著,
自從姜鑲宣佈宣大軍改為京營後,不宜再有總兵,官職名稱有所改動,姜讓、黃得功、周遇吉都由總兵改為副將,原本的副將改為正三品參將,原本的參將同樣參將從三品),原本每營的遊擊,改為遊擊將軍,職位名稱有更改的,待遇不變。
不僅如此,原本由姜鑲任命的軍官,是沒有朝廷任命的官階,姜鑲掌控朝政後,然部下每個軍官都有正式官階品級。
具體為:副將為正二品或從二品;參將為正三品或從三品;遊擊將軍為正四品、從四品、正五品;千總為正六品或從六品;把總為正七品或從七品;百總為正八品或從八品;旗總為正九品或從九品;隊長為從九品或無品級。
遊擊將軍、千總、把總、百總、旗總的副職,一般會比正職低一至二個品級,特殊情況會跟正職品級相當。
姜鑲部下有了朝廷正式認可的官階、品級後,更是高高興興,就算俸祿待遇還是一樣,主公掌控了朝政,他們的地位跟著水漲船高。
在載人馬車中,何飄玲和子女、陳圓圓、趙小滿同乘一輛,張煌言、閻應元等主要人員的家屬各一輛。
“到了,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