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
江南,江陰縣。
典吏官署內,這裡有三個人,分別是現任典吏陳明遇、上任典吏閻應元、本縣訓導馮敦厚。
因為三人接到趕調派到宣大總督姜鑲麾下、趕赴大同赴任的命令,因此聚在一起。
對於同時調派三人到姜鑲那邊,他們都百思不得其解。
閻應元不解道:“真是奇怪,為何調派我們三人到大同?”
馮敦厚介面道:“我們三人未入流,不知為何,朝廷會看上我們?”
典吏一職,是知縣下面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無品階.
訓導是學官名,同樣無品階,各路的州、縣學均置教學官名,縣學皆置教諭,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陳明遇道:“大明官場黑暗,姜鑲是大英雄,治軍嚴格,又清楚那些貪官、蛀蟲,咱們到了大同,或許能有出頭之日。”
三人都有些能力,都有些年紀了,正因為不肯攀關係,跟上面送禮,一直都還是不不入流小官。
閻應元智勇雙全,在剛上任典吏時,海寇顧三麻子率領戰船進犯,閻應元領兵據守,親自射箭,三箭皆有人中箭,讓海寇心驚膽戰,不敢再犯。他任內平定鹽盜,平服民亂,功績突出,江陰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學中為他畫像留念。
他雖做得很好,功績突出,但因不願給上面拍馬屁、送禮,得罪了知縣,沒多久連典吏都做不成了,由陳明遇接任,被罷官後留在家中。
馮敦厚道:“姜鑲是大英雄,肯定是好提督,他治下之軍,定然風氣很好。”
閻應元道:“沒錯了,給姜鑲做下屬,對我們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三人對於朝廷調任,都樂於接受,各自回去收拾細軟,商定兩天後一同北上。
————————
鳳陽府,亳州。
知州府衙裡,宋應星正在處理公務。
他今年年初就任知州,對官場黑暗而痛心,剛上任時,就下決心整頓,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他這個知州做得很鬱悶。
快到午時,屬下來報,京城吏部派人前來。
吏部的人入內,向宋應星出示吏部調遣令,調派他到大同任職,由宣大提督姜鑲安排職務,官階品級不變,仍然是正五品,儘快出發。
得知這個情況,宋應星很是高興,姜鑲敢於用雷霆手段,懲治那些貪官蛀蟲,大同的官場風氣想必很好,很樂於到那邊任職。
宋應星決定,兩天後出發。
————————
遼東,盛京,崇政殿。
滿清最主要人員集中在此。
皇太極暴斃後,出現了權力角逐,經過一番博弈後,最終結果出來了。
由愛新覺羅·福臨繼位,年號“順治”,多爾袞為攝政王,滿清的軍政大權,被多爾袞掌控。
這天,皇帝上朝。
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就站在皇帝旁邊。
群臣行禮之後,多爾袞道:“害死先帝的姜鑲升官了,先帝之仇必須要報,我們得想出對付姜鑲之法。”
范文程道:“姜鑲的軍隊之所以強大,無外乎新式火銃、新的戰法。下官認為要做好兩點,第一,我們也要造出新式火銃;第二,採用姜鑲之戰法,針鋒相對。”
多爾袞點點頭,面向眾臣道:“姜鑲的那種火銃竟能打得如此之遠,諸位可知,這是何火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