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
處於小冰河時期的明末,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頻繁,再加上人禍,中原百姓苦不堪言,赤地千里,饑民遍地。
山西北部災情雖沒中原那般嚴重,亦好不了多少。
大同城外,有著大量的饑民、乞丐,被官府禁止入城。
十月三十,早上。
北風呼嘯,寒風陣陣,割人面皮。
大同城牆上計程車卒們,個個都無精打采,精神不振,似乎很不願意在這裡當兵,他們都向城內總兵府望去,邊注視那邊情況邊交談著。
“聽說姜總兵來時,只帶了千餘私兵,沒人看見運送糧餉的車!”
“終於有總兵來了,咱們的軍餉當然要找他要!”
“都三個月沒發了!但願能向總兵要到軍餉!”
“朝廷發不起軍餉,誰要是每月準時、足額髮軍餉,我就跟著他!”
“老郭說得對,我們當兵就是為了軍餉,連軍餉都發不下來的朝廷,那是狗屁朝廷!誰給我發軍餉,我就聽誰的!”
…………
總兵府外,這裡有兩批士卒,第一批屬於總兵的私兵,他們守著總兵府大門。
在大門外,聚集計程車兵越來越多,他們是大明朝廷的兵,每個人都臉色不善,心中有很大的不滿,時而有人在大聲發洩著。
“家人沒飯吃,再不發軍餉,日子沒法過了!”
“當兵就是為了軍餉,沒軍餉還當個屁!”
“三個月沒發軍餉了,再不發,老子不客氣了!”
………
士卒們氣勢洶洶,情緒激動。
要不是有全副武裝的私兵守衛,氣勢洶洶計程車兵早已衝入總兵府了。
在私兵當中,其中一人大聲道:“大家再耐心等等,朝廷會把軍餉給補上!”
“補個屁!經常發不了軍餉,不相信這鬼話了!”
“要是再不發,老子要搶了!”
“聽說在闖賊那邊當兵,都比這好多了!”
…………
這是一名千總,他不說還好,這一說,士兵們情緒更加激動,眼看無法控制局面,只好快步進入總兵府。
總兵府內,正堂,一個年輕的男人站在這裡,他心情煩悶,時而來回踱步,時而沉思著。
這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他名叫姜鑲,是大明九邊重鎮之一大同鎮的總兵官。
姜鑲是陝西延川人,姜家世代皆為明將,長兄姜讓是陝西榆林總兵,弟弟姜瑄為山西陽和副總兵,因為這層因素,他十七歲開始擔任基層軍官,軍職快速上升,再加上花錢向上面疏通關係,姜鑲二十六七歲便當上了大同總兵。
這時,急促的腳步聲傳來,一名武將進入正堂。
“大哥,我控制不住了,要是朝廷的軍餉再不到,弟兄們恐怕要譁變了,要自相殘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