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西門外,這裡有大量的流民,有些在排隊取粥,有些在大同兵搭建的帳篷內歇息。
其中一人身份特殊,他是滿清派來的探子。
為了不讓人懷疑,他故意將衣著破爛些,弄得有點髒。
在災荒之年,不乏有施粥的官府、富戶,但一般粥很稀。
姜鑲施粥會不會也這樣呢?探子打算領取一次粥,看看這粥如何。
在排隊時,時常聽到流民們對姜鑲的感激之言。
“姜總兵真是好人,我全家已喝了半個月他的粥了!”
“哎!天氣不好,我們又無地可耕,要是沒有姜總兵施捨,全家都得餓死!”
“哎!我們無地可耕,又找不到活計,也只能靠姜總兵施粥才能活命。”
“可是,要讓姜總兵一直施捨,這不是辦法。姜總兵能有多少糧食給我們白吃!”
某人說出這些話時,附近數人都只能嘆息。
探子終於排上了,士兵盛給他一滿碗的粥,這粥還算稠,估計筷子查下去不會倒下,他端著碗走到一邊,把熱氣騰騰的粥喝完。
這粥還不錯,結合剛才聽到的、看到的,探子肯定,姜鑲深得這些流民的人心。
這時候,只見一名軍官從城門出來,走到排隊的流民旁。
這軍官是張發可,他面向眾人大聲道:“諸位,你們之所以成為流民,不是因為你們好吃懶做,而是你們無地可耕,又找不到活計。如今,姜總兵要逐一清理個衛所侵佔軍田之軍官,把所有被侵佔軍田收回,需要百姓耕種。若有誰願意加入軍戶,姜總兵會分軍田給你們耕種。大家放心,軍戶上繳糧食不會太多,會保證你們能吃飽。”
張發可之言,給了流民們一盞明燈,點燃了他們的希望。
流民們爭先恐後,踴躍發言,絕大多數人都想要成為軍戶種田。
昨天清理大同前衛,說剩餘土地,只能確保八百五十戶。
要是十四個衛、三個所軍田全部收回,能分給萬餘戶耕種,每戶有數口人,也就解決了數萬人的生存問題。
雖說大明的流民實在太多,這遠遠不夠。
姜鑲所做的,最少有了個良好的開端。
那探子親眼目睹這一切,心中為之震撼,姜鑲真是太有手段,懲治明國那幫人毫不手軟,又切實愛護百姓。
————————
大同後衛官署,接近傍晚時。
官署大門外,本衛所的佃戶、軍戶全部集中在此。
上午去火器作坊視察耗費了半天時間,姜鑲要在今天解決本衛所之事,提前把所有人員都集中在此。
他們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能乖乖地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