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天一對陸羽訪茶軼事確信無疑,不覺有幾分興奮。
而良馬換《茶經》,則是另一茶事美談,這些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唐朝末年,各路藩王紛紛割據,與朝廷對抗。唐皇為了平息叛亂,急需軍用馬匹。
北方的回紇國,出產寶馬,每年派使者到唐朝來,以馬換茶。
這一年,時值金秋,唐使按照過去的慣例,帶上一千多擔上等好茶葉,囤積邊關。
過了兩天,回紇的使者到了,他們帶來了馬匹也囤積在邊關。
唐使站在邊城箭樓上遠眺,只見遠處,白馬似白雲飄揚,黃馬似黃金流動,黑馬似烏龍攪水,紅馬似火球翻滾。好一批戰馬,果然名不虛傳。
唐使心中大喜,開啟邊關大門,迎接回紇使臣。
只聽回紇使臣說道:“今年想與天朝上國換一種製茶的書——《茶經》。”
唐使沒有見過這本書,又不好言明,只好順水推舟地問道:“貴國打算用多少馬匹,換我們這本書呢?”
回使說:“千匹良馬,換取《茶經》。”
唐使大吃一驚,忙問:“這是不是國王的旨意?”
回使說:“我身為使者,自然代表國王旨意。”
兩位使者寫好國約,畫了押。
唐使騎快馬星夜趕回朝廷,向唐皇稟奏此事。唐皇急傳集賢殿眾學士找那本書。那些文人學士翻遍了書庫,也沒有找到《茶經》這本書。
這一下唐使急了,因為雙方訂的協議是有期限的。日期一到,換約者受罰不說,唐皇急用的馬匹也就到不了手。
唐皇趕緊聚叢集臣商議。
太師出班奏本說:“十幾年前,曾聽說有個陸羽,他是品茶名士,因為他是山野之人,誰也沒有重視他,《茶經》也許是他寫的,如今只有到江南陸羽住地去查訪。”
唐皇準了奏,立刻派員先到湖州苕溪邊上。只見陸羽寓居的茅廬早已破敗,追問當地茶農,經茶農指點,官員就趕到杼山妙喜寺去訪問。因為那裡有個和尚和陸羽交遊甚密。
到了妙喜寺,才知道那個和尚早已圓寂。
寺中青年方丈說:
“聽師父講過這本《茶經》,陸茶神活著時,就帶到家鄉竟陵去了。”
官員聽後,只得星夜上路,奔赴竟陵。一到竟陵城,就到西塔寺訪問。
西塔寺的和尚說:“茶神在世時,是寫過不少書,聽說他帶到了湖州。”
官員連日奔波,一聽,又轉回去了,好不喪氣,一點法子也沒有,只好準備回京師覆命。
他騎在馬上,正準備動身。
這時候,只見一秀才攔住馬頭,高聲說:“我是竟陵皮日休,來向朝廷獻寶。”
官員問他:“你有何寶可獻?”
皮日休捧出《茶經》三卷,官員真像得了天上星星,連忙滾鞍下馬,雙手捧住,揣在懷裡。
官員說:“我到京師後,向朝廷推舉你,這個《茶經》你可有底卷?”
皮日休說:“還有抄本,正在請匠人刊刻。”
官員回朝交了旨。
這時,唐使星夜兼程,來到邊關,把《茶經》遞給回紇使者。
回紇使者好不容易得了無價之寶,立刻將千匹良馬如數點交給唐使。
從那以後,《茶經》就傳到外國,有多種文字譯本,直到現在還在研究它呢!
農天一以為,外族都想不惜代價而擁有一本《茶經》。
這就是,綠色的茶葉,勝似黃金萬兩!
關於茶葉的寶書——《茶經》,就成了世人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