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之楠說:“起初,商人們無法呀。”
農廬心疼地說:“就是辛苦你了!”
韓之楠接著說:“後來,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好的對策。”
農廬著急地問:“快講,啥好對策?”
韓之楠笑著說“就是化整為零的辦法。”
農廬驚訝地“哦”了一聲。
韓之楠解釋道:“在運送前,把那些零碎的銀錠直接熔鑄到一起,這樣體積大,質量重,那些馬匪一見,搬不動,無從下手,最後只有望洋興嘆了。”
說到這裡,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笑完後,農廬誇獎道:“這確實是個好辦法,真有你的。”
農廬有一股子山裡漢子的韌勁,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敢為天下先,逐利四海。
農廬雖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這些也磨練出他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品性,成就了他所鍾愛的茶業。
這時,農廬更加註重以南頤縣和漢口作為“三濟堂茶行”的大本營,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農廬看準時機,毅然採取了向俄蒙發展的經營策略,搞起了國際貿易。這對於“三濟堂茶行”而言,無疑是施了一劑猛藥和興奮劑。
從歷史上看,一時間,俄國對茶葉的需求量愈來愈大。從明朝開始,就不斷地提出了貿易的要求,雍正五年,清朝官府與俄國終於簽定了《中俄恰克圖條約》,雍正八年,開始了中俄邊境貿易城——恰克圖的修建,但由於種種原因,一開始雙方貿易並不順暢,十多年過去了,貿易額還只有十來萬盧布。
回到現實之中。之後的一段時間,農廬卻在艱難中看到了廣闊的前景,在不丟內貿的同時,將主要財力、精力,投到了對俄貿易之中,開始了一個茶人萬里茶路的威威壯舉!
十九世紀英國的政治家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曾經寫過的一首茶詩:
“茶是可人兒,萬靈丹,
寒冷若你,茶將為之溫暖,
激憤若你,茶將為之安定,
沮喪若你,茶將為之開懷,
疲憊若你,茶將為之撫慰。”
這首小詩,也道出了農廬的茶情茶思,它就像一小把菜蔬,農廬也要把它烹飪成香噴噴的佳餚來。
茶路已興,萬里茶香,迷醉異國他鄉。於農廬,就是對茶的一種深深的情懷和迷戀,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八千里路雲和月。他堅信:茶,生長於中國,也必將造福於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