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
陳安歌整個人都懵逼了。
他在拍攝之前,忘記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這個缺少了清那個朝代,而偏偏明末清初時期,出現那麼幾個怪才!
比如金聖嘆,而與《三國演義》息息相關的,則是那位毛宗崗啊!
因為歷史的問題,所以文字的流傳其實非常難,更何況,而巨大多數的文字流傳,其實原本早就沒了,流傳下來的大都是複本。
當然,複本其實也算很不錯了,可最可怕的是絕大多數,都會被歷史上一些人物批評。
也就是說,他們每一次批評刪改,都會變一下,最終變成了如今市面上流通的本子。
陳安歌所知道的《西遊記》,《三國演義》,那都是經過別人刪改的,而且在新大華成立之前,版本極多,以至於大家都叫《西遊記》,可當你翻開之後卻發現各有不同,甚至有的十幾萬,有的幾十萬。
當真是出現了真假美猴王。
而這種差異性又沒辦法改變,所以新大華之後,國家出面,徹底整改,最終形成了《西遊記》。
兩個世界是一模一樣的手段,而這裡的《西遊記》是在八十三年前第一次出版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做了整體更改,而正因為做了整體更改,所以就和陳安歌所知道的《西遊記》差別不小。
但這其實影響並不大,因為不論是上一世還是這一世,《西遊記》都有一版‘世德堂本’,而兩世的本子都是根據這個本子更改的,而且《西遊記》被人批改的並不多。
但《三國演義》不同啊,三國演義不知道被多少人批改了,最關鍵的是批改《三國演義》出名的也不少。
比如通俗演義,志傳版本,批評版本,毛氏版本。
但是……
偏偏就少了一位上輩子流傳最廣的的毛氏版本
因為按照時間計算,毛宗崗的年代,正好是明朝分裂成為南北明時代,而當時毛宗崗應該是南明,但陳安歌怎麼查也查不到這個人,就說明那傢伙說不定早已經死在了鐵蹄之下,又或者他老媽根本沒生下他就死了。
而沒有毛宗崗的批評,那陳安歌所知道的《三國演義》和這個世界的《三國演義》區別可就大了。
因為當初毛宗崗版本的《三國演義》不僅在情節上面變動很大,甚至還整頓回目,調整文辭,改動詩文,乃至做了增減。
比如陳安歌在看片子的時候沒有看到說楊慎的那首《臨江仙》,而在他在文庫裡面找到《三國演義》時也沒看到《臨江仙》。
因為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本來就是毛宗崗放到三國開篇的,最終徹底敲定出版,也是在毛宗崗版本上更改的。
而陳安歌所看的《三國演義》,正是經過修正的毛宗崗的那個版本。
但偏偏,這裡沒有毛宗崗的那個版本,這也是為什麼陳安歌看趙同明指導的《三國演義》時那麼彆扭的原因了。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發現,讓陳安歌開始重新思考起來了。
《西遊記》能不能火他並不擔心,因為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不同,《三國演義》是一本貫徹到底的,但《西遊記》是一難接一難,說白了,只要師徒齊全了,你就算把中間那些災難打亂也沒什麼影響,甚至缺了幾個妖怪也無所謂。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西遊記》加上續集才四十幾集,卻依舊火爆的原因,因為那些難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聯絡。
但《三國演義》你敢這樣嗎?
你少了一些東西,就會出現前後矛盾,甚至情節不流暢。
而毛宗崗的版本,那可是公認的朗朗上口,情節流暢,緊湊精煉,並且更具凸顯人物形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