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是宋遼兩國邊境摩擦的畫面,廝殺比較兇狠,這段廝殺大戲持續了將近五分鐘,而後畫面一轉,出現在大理皇庭。
皇庭上,帶著高帽的大臣講述了唇亡齒寒的道理,揚言和大宋聯手。
朝堂熱議紛紛,保定帝大手一揮你們先吵,老子出去轉轉。
這一轉遇到了侄兒段譽。
保定帝三言兩語說道天下大勢上,詢問段譽的意思。
一個書呆子又能說出什麼,聽到朝堂上有人熱議同大宋抗遼提議立馬跳腳,說盡天下平安多麼多麼美好,殺人見血是罪過之類的話。
保定帝那個氣啊,無奈回了後宮。
段譽一看我花都說出來了,伯父你竟然不聽,好,我離家出走,隨即半路上遇到了要前往無量山的馬五德,接下來便是無量山的比鬥。
陳安歌覺得王天來導演肯定沒看全《天龍八部》,而且副導演裡面肯定有拍歷史劇的。
這部戲從一開始就能看出側重點在歷史上面,但可惜的是這位涉足歷史的副導演歷史學的似乎不怎麼好。
事實上從一開始陳安歌就不看好王天來拍天龍八部,是因為這位導演從始至終都沒有提及兩個字。
武俠!
天龍是開創性的書籍,只是較之蜀山遲了一些時日,銷售也弱了不少,因此黃金屋裡面因為蜀山多了一個劍俠的分類,但偏偏還沒有因為天龍多出武俠的分類。
陳安歌發天龍的時候更是連劍俠分類都沒,所以他順手就發在歷史分類裡面了。
而武俠二字從未有人提及過,因此王天來等人興許是一開始就認為這是歷史劇,功夫之類的都是為宋遼之爭服務的。
但可惜他理解錯了,如果把天龍當成歷史劇,那這本書在歷史方面的描寫也就堪堪及格。
天龍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在武俠方面。
雖然沒有郭靖大義凌然的說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但這本書喬峰在夾縫之中的為難才是後期高chao所在。
而前面之所以吸引人,完全就是三點!
一,BGM!
二,功夫招數!
三,人物魅力!
這三點是一部武俠能否成功的關鍵。
BGM尤為重要,試想一下跳街舞時候音樂消失了的畫面,那畫面得有多尬啊,合適的BGM的能夠隨意調動人的情緒,而對於做動作的演員來講,也能打的更有節奏感。
功夫招數亦是如此,一個剛硬派的高手打出情意綿綿掌是什麼畫面?
又或者招數明明叫降龍十八掌,你卻用腿,用腿就用腿吧,好歹來個帥氣的高踢腿啊,偏偏你的高踢腿連一米五都踢不到,甚至另一條還站不穩。
這就叫人笑話了。
絕大多數王天來導演的粉絲卻還沒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