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很差,後面很強?
這算什麼回答。
他深吸口氣,合上筆記本,大手一揮說:“加,我們不會和錢過不去!”
命令下達,會議室瞬間沒人了。
……
票房這個婊子一直是所有人關注的,不止是電影人,就連普通觀眾也很關注,畢竟吃著西瓜看戲,是大眾的心思。
再者每部片子都有粉絲,而粉絲也可以分成好幾個級別的。
誰不希望自己喜歡的片子是高票房,更受大眾歡迎!
“昨晚看了《梅花樹下》,真是太感動了,當梅花閉上眼睛的時候,我的心都碎了!”
“嘁,庸俗,無病呻吟,《蕭薔》才好看,而且背景更為樸實,沒有所謂的轟轟烈烈愛情,有得是細水長流,在蕭薔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生。”
博微上戰得不可開交,大都在圍繞這兩部電影。
《梅花樹下》是華娛出品,而華娛背靠白家,資本厚實,實力更是不容小覷。
《蕭薔》則是著名導演徐珍蘭作品,徐珍蘭已經將愛情片的烙印打在她的名字上了,提及徐珍蘭,誰不稱讚一句愛情大師。
而且她本人是女性,所以作品大都從女性視覺插入,對於細膩的感情把握,無人能出其右。
七夕上映的電影裡面,這兩部片子直接瓜分了百分之五十的排片率。
這就是資本和名氣效應。
至於其他的小片子,質量是好是壞就需要市場檢測了。
如果能經得起大浪淘沙,那恭喜你,後面會調整排片率。
如果表現不好,基本上就要徹底淹沒在影視的垃圾堆裡面了。
中午十二點。
票房統計終於出現了。
《蕭薔》以1.6億領跑七夕擋,《梅花樹下》1.1億緊跟其後,這樣的成績對於愛情片來說堪稱恐怖,不過愛情片普遍後繼不足,畢竟沒人會閒得無聊跑去影院二刷愛情片。
這樣的片子,私下在電腦觀看更佳。
“嘖嘖,同樣25%的排片,《蕭薔》就是牛逼,那些《梅花樹下》的粉絲還不要臉的張狂!”
“草,才第一天而已,《梅花樹下》肯定會反超!”
“反超?不存在的,《梅花樹下》也就是靠排片率拿的票房,這個票房也只是堪堪及格!”
“愛情片果然不行,這要是其他動作大片,第一天可是能上四五億的。”
“我去,終於發現《鬼影實錄》了,不錯啊,第一天就一千兩百萬票房,才5%的排片,老子就知道黑馬要出現了。”
吃瓜群眾對於票房的討論津津有味,而那些資本卻有人歡喜有人憂。
排片率第三的《飛鳶》直接暴死,聽說那位導演是拍廣告出身的,隔行如隔山,雖然都是排片的。
那上千萬的投資恐怕也只能當做交學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