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陽光之下,在幾名侍從的帶領下,婁圭快步往衛將軍府的後院走去。但有意思的是,這一次他一路走來,卻並沒有遇見公孫珣的長女公孫離……須知道,後院這個地方向來是衛將軍與自己子女嬉戲教育之地,所以以往來此謁見,多半會遇到公孫離帶著她幾個年幼弟妹蹦蹦跳跳的離開此地。
所以,著實奇怪。
不過,婁圭很快便心下了然了,因為他迎面撞見了衛將軍夫人趙芸。
婁子伯趕緊避讓在路旁,然後微微躬身行禮,而趙夫人也是微微一笑,卻並未說什麼,便徑直離開了。
“子伯來的好快。”公孫珣正在池塘邊的木凳上枯坐,聽到身後動靜也不回頭。
“確實有些快。”婁圭在對方身後拱手笑道。“但屬下有一些肺腑之言,想搶在子衡、志才他們前面與君侯說一說……”
“這倒是有意思……且坐。”公孫珣這才回過頭來,並示意對方入座。
婁圭也不推辭,直接坐在了公孫珣身側,然後卻欲言又止。
“不是有話要說嗎?”公孫珣見狀不由失笑。“而且還要專門搶在子衡他們前面……如何又不說話了。”
“實在是一時間不知道從何處說起。”婁圭一聲嘆氣。“說起來,我隨君侯已經十餘載了吧?”
公孫珣也是一怔:“我還以為子伯要跟我說眼下局面呢……”
“眼下這個局面,總有人要說的,不差我一個,但有些事情,我覺得未必有人會說,這才想與君侯談一談。”婁圭甩了甩衣袖,正襟危坐。“君侯,我追隨你的時間僅次於子衡,也算是你的心腹或肱骨之臣了吧?”
“這是自然。”
“那敢問君侯,你是何時視我為心腹的呢?”
“子伯今日是怎麼一回事?”公孫珣愈發失笑不及。“怎麼問的如此奇怪?”
“我想了下,應該是彈汗山之後吧?”婁圭自顧自言道。“君侯對我自那以後明顯多有信任……”
“畢竟是同生共死了一次,往後自然不再是尋常情分。”公孫珣並未否認。
“但我下定決心追隨君侯的時間,卻要比君侯視我為心腹的時間稍晚一些,具體來說,乃是君侯轉任尚書郎,咱們一起回到洛陽以後。”婁圭束手而坐,緩緩笑道。“畢竟嘛,之前是被君侯給綁走的,多少還是有些不滿,而且我這人向來眼高手低……但回到舊處,眼見著那些宛洛故人依舊醉生夢死,上位者依舊尸位素餐,這才認定了君侯是能成事的人,便熄了多餘心思,一心一意將自己的志向寄託在了君侯身上。而此次再去洛陽,如孟德等舊人雖然志氣漸成,但我卻與君侯名實纏繞,再難割捨了。”
公孫珣也是輕聲一笑,而此時,對面有侍從閃過,明顯是想試圖回報什麼,卻被他抬手一揮,給攆下去了。
“子伯。”稍微頓了一下後,公孫珣便顯得有些嚴肅了起來。“你說這番話,是想勸我不要因為莫戶袧一事而心存憤懣對不對?你是想說,人各有志,假如當年從彈汗山回來以後,卻尚未去洛陽之前,你因為一些事情離我而去,也未必不可能……是這個意思嗎?如果你確實念在往日情分,想保住莫戶袧,我並非不能饒了其人性命,但絕不能置若罔聞、不做處置……”
“我今日並不是想勸說君侯要不要殺一人,或者要不要保全一人。”婁圭緩緩捻鬚搖頭道。“只是想奉勸君侯……這種事情,在莫戶袧之前未必沒有,在莫戶袧之後也必不可少,但無論如何,君侯應該一視同仁,而非因為個人私念有所偏移。”
“譬如呢?”公孫珣放鬆面孔失笑問道。
“譬如君侯之前對賈文和、程仲德何其寬縱?孟津渡口,對劉玄德又是何其大度?而往後……如徐伯進、呂奉先在洛陽,雲波詭譎;如張儁乂在冀州州中誠心奉公,如沮公與、田元皓屢受君侯禮遇凡數年,卻依舊坐守魏郡,若將來這些人或是隨波逐流,或是依然以君侯為邊郡之人而棄之不顧……君侯也會如今日這般憤怒嗎?”
“不會。”公孫珣思索片刻便坦然答道。“且不說人各有志,便只說亂世突然到來,這些人或是身不由己,或是難明人心,形勢擺在那裡,我以為無論他們怎麼選,也都是情有可原的……不說他們,便是我這番出去折騰了許久,不也是礙於形勢一無所獲嗎?只能說,除非這些人本就是我的私臣,然後又主動投靠他人,否則我斷然不會將人視為叛逆的。”
“君侯大度。”婁圭微微感嘆道。“可君侯,到此為止,莫戶袧和莫戶部最多稱得上是觀望二字而已,而且還是君侯未至、形勢不好的時候……”
“你說的未必沒有道理,我也知道承德那邊未必不能有所迴轉。”公孫珣稍一沉吟,便想到了一個很明顯,也足以說服所有人的理由。“但是……如賈文和、劉玄德那些人,都是漢人豪傑,莫戶袧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是異族,以異族之身被我與家母恩養十餘載,卻一朝棄我……你說我怎麼可能忍得住呢?”
“這便無所謂了。”婁圭正色道。“我剛來便與君侯說了,今日過來不是為某一人求情。而是聽說洛中將有大變,自此以後,或許便是大爭之世重臨世間,所以希望君侯從心底開始,早做打算,以為人主之姿臨於世間……不是不可以動怒,但要有堂堂正正的旗號;不是不可以徇私,但要有所遮掩;不是不可以冒險,但要有足夠的理由和收益……如此,方能勝敗隨心,不負少年志氣!”
公孫珣站起身來,倒是沒有搞什麼當場一拜的戲碼……二人之間乃是十幾年的君臣相得,而若以‘謀逆造反的同志’這個角度來說,婁圭怕是比呂範還要更堅定、更長久,如何需要做那種事情?
“子伯的話,我已經記住了。”公孫珣坦誠相對。“而且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說,你婁子伯的志向很早便系在了我公孫珣的身上,非只如此,這廣陽三郡百萬士民,也都將生死榮辱掛在了我的身上……將來的事情會更復雜、更辛苦,而我公孫珣若想為人主,就應當早早調整心事、擔起責任,做到公私分明,以對天下大變之局。”
婁圭微微躬身俯首,以作應答。
二人說完這番話,時間早已經來到了中午,便不再多言,而是一起向前面衛將軍府大堂處行去,至於之前接到傳令被召集來的公孫珣親信下屬,也早早在呂範的帶領下候在此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