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幽冥殿和這二十多個城一路出來,他都留了人手。
但寧小凡也有一手。
他幾年前,就派人挖通了鴛鴦湖與東海,連成一線。
狂龍的水師直接從鴛鴦湖登陸,然後一路向著西殺去,海樂生的後邊早就被一支人數不亞於前鋒的萬人神境給堵了。
就幽冥殿派來的那點人,碰見他們,別說軍糧,褲衩子都給扒光了。
然後一個不剩全宰了,沒死的也扔地溝裡等著斷氣。
“報告大人,這就是幽冥殿送給前線的軍糧。”
一個士兵走過來說道。
狂龍走過去隨便翻開幾個麻袋,實在是沒有什麼看下去的慾望了:“你直說吧,裡面裝的都是什麼?”
“都是一些小米、幹餅、鹽巴、醬塊一類的東西。”
士兵報告說。
狂龍皺著眉頭:“靠,都什麼東西!”
“大人,那我們是吃了,還是?”
“吃了?真吃這東西,老子非得便秘三天不可。挖坑,都埋了。”
也不怪狂龍狂。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沒有火車飛機高鐵,那除了騎馬在陸地狂奔,還有什麼方法大幅縮短運送給養跟運兵的方式?
自然是走水路了。
走陸路,人吃馬喂,運去的糧食中途就得被消耗一半,而且速度賊特麼慢。
而且你以為,一撥人跟馬走著去就行了?
遠非如此!
你要保證速度,還得保證人力。那怎麼辦?只能接力輸送。
以一定距離為“服務區”,設定馬場,換人換馬,不停歇接力出發,然後從這個“服務區”出傳送往下一個“服務區”。
西漢時期的《九章算術》記載:一車25斛,重車日行50裡,空車日行70裡。
這個車還不是馬車,是牛車。牛消耗比馬少,但速度也慢。
有人算過,牛車一千公里的理論送達率只有百分之十。
也就是說,一車糧食到地方,十斤就剩一斤,都半路消耗了。
就算的盧馬快,多算三倍,也就是百分之三十。
而且這是理論數值,實際的消耗遠大於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