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聞言都默然不語。沒有人敢說新社會不好。後來,一個人說:
“李牛兒,說點好聽的,別淨說些喪氣話。”
“對對。給咱們說點有意思的。”大家也起鬨道。
“好吧”李牛兒把菸袋鍋在鞋底磕了磕,說道:
“北社有個瞎眼老太婆,會麻衣相。村裡有個小夥子不相信,專門去找麻煩。一進院子,就聽老太婆在屋子裡說,小夥子,你去給我挑一擔水再來。小夥子二話不說,抓起水桶就去挑水。回來半路上,小夥子使壞,往桶裡尿了一泡尿。他想看看這個瞎眼老太婆能不能算出來。”
“剛回到院子裡,就聽瞎眼老太婆說:小夥子,你挑的水已經髒了,你把水倒在菜園子裡吧。”
大家聽了都驚訝不已。
“真的假的啊?這個瞎眼老太婆真的有這本事?”有人問道。
李牛兒不屑的一撇嘴,說道:
“小娃兒,你不信,自己去試試。那老太婆就住在北社村西頭。”
聽到他說的有名有姓,大家都信了。大兒子笑笑說:“這樣的事情明顯不科學。聽聽也就算了。”
這句話讓李牛兒不滿意了。他對這個知青說:
“小謝,別看你是知識青年,比我們有文化,農村裡不科學的事情多著呢。不說遠的,就說咱村田老頭家,以前鬧耗子,自從擺上黃大仙兒牌位後,家裡就再也沒有鬧過耗子。”
有人立刻介面說:“這個事兒我們都知道。因為這個,田老頭還被批判封建迷信呢。”
“好了,什麼迷信不迷信的,不說那些了。李牛兒,再說點帶勁兒的。”
有人對李牛兒說的事情不滿意,要他繼續說段子。
李牛兒對這些莊稼漢的愛好心知肚明,於是說:“好吧。我再說一個。最後一個啊。”
這些人知道精彩的來了,都豎起耳朵。
“程村一個媳婦兒帶著丈夫一起回孃家,晚上和丈母孃、小姨子都睡在一張火炕上。早上起來,小姨子跟母親哭訴,說晚上自己被姐夫進去了。丈母孃疑惑的說,不會吧,是不是你搞錯了,是你姐夫的腳指頭。小姨子立刻反駁說,才不是腳指頭呢。比手指頭還要粗還要長。”
大家都會意,轟然爆笑起來。有人罵道:“李牛兒,真是老不正經。”
經過一番調笑,大家精神又振作起來,中午之前就來到地點。大垛的青蒿已經堆放在那裡了。大家紛紛動手裝車,繩子捆好後返回。
半路有一個比較陡的長坡。於是大家按照以前的規矩,自動組成三人組,分別將板車一輛接一輛推上去。
大兒子的車是最後一輛。他幫助推完第二輛車,下來等候別人幫助推自己的這一輛。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他上到坡頂一看,一群人又圍在一起聊天呢。
他不禁怒氣升騰,大罵道:“你們這些混蛋!我剛才幫你們推完車,現在我的車子還在下面,你們就不管了嗎?你們還是不是人?你們今天要是不把我的車弄上來,我就不要這個車子了。我現在就回去跟隊長說,讓隊長扣你們今天工分!”
看見一向好說話的知青忽然發怒,這些人害怕了,特別是和他一個組的兩個人,尷尬的站起來,旁邊一個人站出來勸解說:
“小謝,我們不是不管你,只是歇一歇。你坐。現在我們就下去。”
說著,五六個人一起下去,片刻之後就把車他的車子推了上來。一個人賠笑說:“小謝,你看,你是先歇一會,還是現在就走?”
謝先舉怒氣稍平,但還是沒好氣的說:“歇什麼歇,回去再歇。走!”
說完,上去拉起自己的車,抬腳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