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叫什麼都行。”
謝晉元將最後謄寫的電氣安裝施工守則,薄薄幾頁紙的手抄本,送到廠長辦公室。
這是電氣安裝隊第一本的施工規範。陳廠長翻看了一遍,覺得寫的不錯,就表揚了謝晉元一句:
“寫的不錯。謝師傅,你一個技術工人,能編寫出這個手冊,很不簡單啊。”
“我自己哪兒有這個能力。這是請技術員陶鋸幫助寫出來的。”
謝晉元謙虛的說。他沒有忘記替陶鋸表功。
“謝師傅,你就在安裝隊先試用一下吧。”
陳廠長說了一句。他本來就不相信安裝隊的大老粗能夠寫出這個東西,現在一聽,原來是技術人員弄出來的。於是,就對謝師傅的手冊不疼不癢的口頭表揚幾句,其他就沒有任何表示了。
這是新工廠建設過程中出現的第一個規範性文字,也是新工廠建設帶來的一個成果,難道廠長沒有認識到這本守則的重要嗎?
陳鐸當然知道。但是他認為,這是安裝隊自己的事兒,應用範圍太狹窄,不過是幾十個人的電器安裝隊,對於工廠來說沒有什麼用處。要是能應用在廠裡的生產過程中,他一定會大力表彰的。
轉眼到了中秋節,謝晉元的家裡來了客人,原來石家左村裡的農民,謝晉元家的房東石大嫂。由於謝晉元一家在他家住了一年多,石大嫂對謝晉元這家人有了感情。謝晉元搬到新家後,雙方就再也沒有聯絡過。到了這天,她就好像串親戚,也好像過去老百姓慰勞解放軍一樣,挎著籃子,裝著一些雞蛋蘋果等東西,來家裡探望。
聊了一會,大嫂起身告辭,沒有留下吃飯。蘭妮兒拿出家裡的大米白麵相贈。那個時候,農民家裡生活艱苦,吃的東西都是自家地裡生產的,小麥種植的少,而且大多交了公糧,大米更是無緣得見。大嫂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下午,家裡來了第二波客人。安裝隊的幾個技術員來了。陶鋸急不可待的對大家說:
“我先來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
幾個大人聽了不置可否,但是孩子們聞言高興了,歡呼一聲,圍攏上來。
陶鋸開始了帽子戲法表演。他先拿過桌子上一隻空碗,用帽子蓋住,輕輕一晃,然後掀開帽子,大家看見碗裡遽然有了半碗水,還有三條小魚在歡快遊動。
然後他蓋上帽子,晃一晃,開啟帽子再看,碗裡空空如也。
“魚呢?”一個孩子問道。
“在那兒。”陶鋸一指牆角的水缸。幾個孩子探頭一看,水缸裡果然有三條小魚,就是剛才碗裡的小魚。
一個孩子忍不住伸手取抓魚。小手剛剛接觸到水面,魚兒不見了。
另一個孩子也出手了。幾隻小手在水缸裡撈來撈去,水缸裡都什麼沒有了。幾個孩子驚訝不已,齊齊的看向魔術師。陶鋸這個時候表現出傲氣十足的樣子,也不解釋,自顧自的坐到位子上,加入到幾個人的酒局中,一起喝酒去了。
變魔術不解釋,這是老規矩。
就在大家喝酒到熱熱鬧鬧的時候,老三從外面跑回家。蘭妮兒看見老三臉上汗水泥垢的花臉,不好意思讓大家看見笑話,就一把抓住他,用溼毛巾三下兩下擦乾淨。
這下子不得了,老三氣的暴跳如雷,大哭大叫,後來忽然趴到地上,用自己的臉,在地上蹭了幾下,剛擦乾淨的臉上立刻又髒了。
幾個人見狀鬨堂大笑。一個人說:“謝師傅,你兒子脾氣真大啊。這是隨你麼?”
孩子的做派,讓謝晉元尷尬不已。妻子也覺得好笑,趕緊把孩子拉出去了。
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謝晉元喜歡與有文化的人交往,對家裡孩子有很大影響。
一天,有人給謝晉元孩子帶來一本連環畫。在當時,連環畫可是很寶貝的東西。孩子們除了學校課本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課外讀物。大兒子喜歡讀書,他立刻被迷住了。
第九十八章 替人嫁衣
喜歡有國之民請大家收藏:()有國之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