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其它小說 > 重塑人生三十年螞蟻文學 > 第四十四章 踐行‘邇’字之意

第四十四章 踐行‘邇’字之意 (第2/2頁)

城市裡的交通與公路、鐵路這樣的大交通有所不同,他包含一些更細的東西,例如城市主幹道的規劃,公交路網的佈局,再細一點則有城市主幹道是修雙向六車道呢還是四車道,交叉路口的紅綠燈又各設多少秒。總之這裡面細枝末節的東西多著呢。

但直到21世紀的前十年包括整個九十年代,整個國內的交通總的思想一直有所偏差。

具體來說就是現在王教授所贊同的思路是:城市要多修主幹道,馬路以寬為美,冷不丁的再弄個立交橋搞點形象工程,那官員也是很喜歡的。

這基本是錯誤的,陳子邇聽的時候就覺得有問題,20年後,燕京的馬路寬不寬?立交橋多不多?中海的馬路寬不寬?

可是堵嘛?堵。堵的要人命。

公交也做了,中海地鐵更是修了十八九條線,解決問題了嘛?

點頭的人,早高峰的時候開車上上班就知道了。

陳子邇前世不是學交通的,他也不知道這個問題出在哪裡,他唯一確定的就是,在城裡修再寬的路,建再多的高架也不行,這是最後實踐出來的結果,容不得否定。

盡管如此陳子邇當然不會愣頭青的在課堂上跟王教授來個大辯論,這節課他很老實的上完了。

可是他的心裡總覺得自己需要做點什麼,重生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糾正過去的錯誤嗎。

或許憑他個人之力無法解決以後國內大城市的擁堵問題,因為人口多怎麼都是要堵的。

但反過來想,正是因為人口多,才更要避免去犯一些錯誤以節省本就珍貴的城市道路空間。

陳子邇自己獨自琢磨了一下到底這個思路的問題出在了哪裡,有了點小想法之後他還是找到了王福康。

王教授看著嚴厲,但是學生找他討論問題,他可是歡迎著呢。

陳子邇也不跟他來虛的,簡單寒暄過後,直接跟他說:“王老師,這幾周聽你講課,我總覺得在城市裡一味的修建過寬的馬路和高架最終可能還是會堵。”

王教授問:“你怎麼想的?”

陳子邇說:“也沒什麼特別的想法,我就是覺得修路的速度永遠趕不上小轎車增長的速度,你上課也講過,路修好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誘導車流量的增加,所以我在想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路越修越堵!”

王福康一聽覺得有點意思,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主張:“我們國家現在經濟發展很快,歷史遺留的負擔又過重,城市的基建雖然大搞了幾年,但還是不夠,起碼從現在來看總的供應量還是不夠的,不修路你讓城市裡越來越多的車怎麼走呢?”

這也是個問題,陳子邇撓頭,他想了想說:“修路當然還是要修的,我的意思是不必一味的追求增加路的供給來滿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因為再怎麼修也肯定是滿足不了的,以後買車的人會越來越多的,中海那麼大的城市機動車3、4百萬輛那一點問題都沒有,修多少路才能滿足?”

王福康笑了,“3、4百萬輛?中海現在不過幾十萬輛的車子,那得翻多少番才夠?”

陳子邇急了,大城市的擁堵問題,除了人口眾多這個挑戰以外,沒有任何人估計到國家經濟水平提升的那麼快,車輛那麼迅速的走進百姓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中海和其他一線城市比起來算是不賭的,那是因為從92年中海就開始執行拍照拍賣政策,控制機動車的增長,沒有這個先見之明,估摸著也好不到哪兒去。

但你怎麼說服王教授相信未來的車輛數量會漲的那麼快?

陳子邇一時沒什麼辦法,只怪他自己學術不精,半吊子的水平想說服一個教授?痴人說夢。

他決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問題,查查資料,找找理論,最後形成有理有據的文字,這樣教授再牛還是得認他。

而這些資料要去國外的書籍、期刊上去找,這是顯而易見的,國外的城市建的好,相關的理論發展的肯定也更加完善。

對於別人來說,這是個難事,因為看不懂。

但對於陳子邇來說,這不是個事。

讓世界變得更好,就從一些小細節做起,走運的話畢業論文都能用這個。

最新小說: 霍爺撿了個真郡主 來自快穿的自己 穿書之反派他獨愛炮灰 我是一位魔戒騎士 棺山夜行 百卦 我的世界有點問題 重生之這個青梅有點拽 伏魔富二代 誘妻入局:賀總是個妻管嚴 異能特工:軍火皇後 天假良因 十年生死兩茫茫 雲中有鬼 嬌寵女官(重生) 不滅星神 這顆青梅三分甜 重生只為追影帝 誰曾俯首稱臣 盜墓摸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