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心中迅速思索,以魯王的兵力,應該不是清兵的對手,如果他不發兵,魯王估計要再次飲恨退入大海。
這些年來,魯王數次想反攻陸地,最高潮時發起了數萬義軍,但最終都因為勢單力孤,無奈退回大海。
看來這些挫折沒有使他屈服,反而便加堅毅起來。
眼下清兵西線空虛,確實是進攻的好時機,一來可以幫幫魯王,畢竟當初王彥發動楚贛大戰時,魯王也在浙東發動了起義,幫他拖住了清兵。二來就算打不到南京,他也可以乘機幹一票便縮回湖廣。三來就是幹擾滿清,使得滿清沒有喘息的時間,疲乏滿清。
王彥想了一會兒,抬頭再看著張煌言道:“此事重大,張侍郎容本藩與幕府商議商議,改日再給答複,可好?”
這麼重大的事情,不可能隨便拍腦門就定下來。
張煌言躬身道:“兵貴神速,還請殿下早日定下來。”
王彥隨即吩咐道:“來人,帶張侍郎先去驛館歇息。”
張煌言躬身後退幾步,然後轉身大步走出大堂,跟著在外面等候的小吏離開。
等他走後,王彥忽然開口問道:“吳大人,派往西安的人是否傳回了訊息?”
王彥一直在準備攻打江南的事情,但是因為他自身戰略轉向的問題,許多準備工作都緩慢下來。
整個隆武三年底,天下的時局發生了許多變化,大明和滿清都是如此。
天下一強兩弱,兩弱必然走向聯合。
早在去歲年底,王彥知道豪格據川陝自立後,便有意與他聯系,而豪格在面對多爾袞的威脅下,也希望同南明暫時和解,緩和關系。
今年一月時,豪格的使者便先到了武昌,正是王彥的老熟人韓昭宣。
王彥見他時,其已經恢複漢家裝束,言豪格以廢剃發令,希望與王彥休戰。
王彥之前與眾幕僚的商議,便是唆使豪格稱帝,將他與多爾袞的矛盾,提升到他與順治與整個清廷的矛盾,使得兩方徹底分裂,無法和解,以此來分化滿清實力。
韓昭宣的到來,正中王彥下懷,王彥當時也表達了停戰之意,並派遣官員前往西安,瞭解豪格的動向,等緩和西面的威脅之後,才好把注意力放到江南。
這先穩住豪格,便是王彥東下戰略的一個準備,只是最近諸多事情繁忙,他便少有過問。
吳晉錫現在是藩國的禮部尚書,他聽王彥問起,忙起身回道:“回稟殿下,前幾日就有訊息傳來,說是豪格與吳三桂西征,擊敗了盤踞在青海的和碩特蒙古,顧實汗已經臣服於豪格,而豪格並未班師,似乎有意繼續征伐盤踞於柳城、哈刺火州的土魯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