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籲國,明朝雖然與他在南洋問題上,有很大的沖突,但是他其實並不是明朝主要的敵人。
在中原帝國大一統的基因驅使下,明朝最主要的敵人,只有佔據關中之地的金國。不滅金國,明朝就不算是一個統一的大帝國。
本來明朝注意力,還不會落在東籲身上,但是他與金國結盟,那明朝在戰略上對東籲的重視,立刻就加強了。
這直接導致了明朝開始對東籲出手,不過這次的主角,不是軍隊,而是明朝的錦衣衛。
除了艾能奇的武器糧草,是王彥命雲南巡撫秘密提供的之外,煽動撣族的細作,都是錦衣衛的人。
東籲王並不死心,想要對緬北進行第五次圍剿,但是他沒有想到,軍隊和物質還沒準備好,緬北還沒有平定,緬南地區的孟族又出問題了。
東籲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多民族處理不好,就容易混亂,甚至仇殺。
孟族是東籲近內,人口能排進前五的民族,原來於緬南建立了強大的勃固王朝,曾與緬北撣族建立的阿瓦王朝,爭霸四十年,結果哥倆誰也沒能奈何誰,反而雙方都打得筋疲力竭,便宜了躲在一旁,偷偷發展了的東籲。
孟族的勃固王朝和撣族的阿瓦王朝,先後被緬人的東籲王朝所滅,最後由東籲完成了一統。
在決定對東籲動手之後,軍隊使不上勁,王彥就只能想別的辦法,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王彥隨即便讓錦衣衛開始蒐集東籲的情報,並對東籲的歷史和國內的情況進行分析。
這一分析,就發現東籲內部有各種的問題,錦衣衛在得到大批資料之後,為了向朝廷爭取經費和資源,便將對付東籲的事情包攬了下來。
在滿清覆滅之後,錦衣衛能分的資源,一下少了大半,為此錦衣衛內部很不滿,為了給屬下掙個待遇,胡為宗和餘太初對東籲的情況研究之後,便找到王彥。
兩人給王彥算了一筆賬,說只要五十萬兩銀子,就能幫朝廷解決東籲。
王彥對於錦衣衛的提議到是很敢興趣,不過兵部卻不幹,因為這等於動了兵部的利益。對東籲動兵,招募軍隊朝廷要給兵部撥款,採購兵器裝備,兵部能從軍工作坊手中分得油水,豈能讓錦衣衛給攪黃了。
兵部很強硬,認為這事不該錦衣衛管,可是錦衣衛也不是吃醋的,沒幾天就蒐集了兵部官員貪汙的證據,送到刑部和都察院。
刑部的官員沒給啥反應,不過都察院是個清水衙門,諫臺的禦史們早看這些官僚不順眼了,一本本的摺子往內閣送,最中還是搞倒兵部一個正五品的郎中,兩個從五品的員外郎。
這下算是給了兵部一個警告,不能你們吃肉,錦衣衛連湯都沒得喝吧。
最終這事在胡為宗與陳邦彥,還有五德號的總裁陳永華見了一面之後,兵部的反對聲才落下來。
錦衣衛得到了五十萬兩的經費之後,便開始在東籲佈局起來,艾能奇只能算是北線的棋子,而除了北線之外,錦衣衛還有南線。
他們的目標就是扇動北面的撣族和南面的孟族反抗緬族的統治,只要南北兩個方向都亂起來,那東籲國豈會還有精力去與金國配合。
做到這一點,只需要藉助明朝的影響力,以及一些銀錢而已,況且這些銀錢,也只能算是投資,明朝支援的人,推翻了緬人的政權,建立新的政權,是不是要與明朝簽訂貿易條約,允許明朝在此開礦經商之類,總之會有利益交換,也不是白支援的。
畢竟有野心的人很多,錦衣衛為什麼選擇你,除了有實力之外,你成事之後也得為明朝帶來利益才行。
此時,明朝錦衣衛百戶王大拿,便被幾名孟族的戰士,帶進了一間屋宅。
“首領,客人帶來了!”
屋宅裡坐著幾名孟族漢子,為首之人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他是勃固王朝末代國王的侄子斯彌佔。
幾人見王大拿進來,頓時紛紛站了起來,斯彌佔大笑著迎接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