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上,吳軍士卒步騎混雜在一處,倉皇南逃。
吳軍士卒丟棄了火銃、長矛,許多人還脫了棉甲,摘了頭盔,整個驪山之北,都是狼狽不堪的敗軍。
吳三桂見形勢不妙,放棄了對李過中軍的無謂進攻,他見自己身陷陣中,左右兩翼的明軍已然快將金軍攆到驪山角下,南線不可能重新穩住陣腳,大勢早已崩壞,遂即選擇了突圍,逃離戰場。
這時漫野的吳軍,在原野上狂奔,身後喊殺陣陣,無數紅色的身影,高呼著在後急追。
敗軍驚慌失措的向南奔逃,何承志與王屏藩等將,意圖在驪山一線穩住陣腳,幾員金將在潰兵中豎起將旗,想要收攏敗軍,阻止潰兵繼續奔逃。
喪了膽的吳軍士兵,卻紛紛從他們身邊繞過,何承志等人像是釘入河水中的木樁,潰兵就是流水,從他們身邊流走,他們根本堵不住敗軍。
“不好!殺過來了!”何承志身後,聚集了數百潰兵,忽然一人指著前面大聲驚呼。
這幾百衣甲不整,握著長矛,打著將旗站在何承志身後的敗軍,抬頭一看,一隊金軍騎兵,繞過驪山向南逃去,他們身後頓時出現,一片紅色的浪潮,不需片刻,就能殺到他們身前。
“快跑!”眾多敗兵一陣嘩然,打旗的把將旗一丟,數百潰兵頓時一鬨而散。
只一瞬間,何承志好不容易收攏的一點人馬,就只剩下十多個親衛。
“將軍跑吧!”一員親兵臉上恐懼,不禁急道。
何承志已經看見,方才繞過驪山,向南逃去的騎兵,正是吳三桂統率的馬軍。現在吳三桂並沒有能夠攔下明軍,已然倉皇而逃。
這時大片紅色的身影,出現在他們面前,明軍緊隨著吳軍的敗軍殺至,金軍步軍已經沒有再重新整隊,沒有重新構築防線的機會。
在何承志猶豫時,不遠處奉命收攏敗軍的王屏藩,看見大勢崩壞,已然一跺腳,拔馬南去。
戰場上,數千名軍騎兵,風馳於前,後面數以萬計的明軍步軍,向南急進。
南線既然潰敗,李過就必須要在豪格未來的及撤退之前,向西面金軍後方的臨潼縣穿插過去,截斷金軍撤往長安的道路。
如果動作遲緩,讓豪格跑了,那金軍雖敗,元氣卻依然還在。
金國不像滿清沒有民意基礎,它立國十餘載,安定關中恢複生産,讓金國在關中有一定的根基,並非像滿清一樣,一旦失敗就處處烽火,倒戈成風。
明軍在打完這一場會戰後,如果不想打長安城,那就必須盡量殲滅金軍的主力,讓金軍沒有實力守長安。
這時明軍已經追出了十多裡地,日頭已經過了正午,可士卒們卻忘記了饑餓和疲乏,並沒有打算放棄追擊。
前面的幾千騎兵已然殺紅了眼,戰馬所過之處,留下一地的屍體。騎兵不斷沖入潰兵中,進行砍殺,手中馬刀已飽飲敵血。潰逃中的金將士卒,回頭一看,見騎兵又沖上來,不禁心驚膽顫,同時內心也有一些悲憤,“直娘賊的,真要趕盡殺絕麼!”
戰場上,騎兵疾馳,每個人都死死盯著前面的獵物,手中長矛後收,準備靠近之後,再猛然刺出。
一名騎兵將領,縱馬上前,將一名逃竄的步兵刺得撲倒於地,迅速又抽回長矛,盯上了前面一員逃跑的金軍將領。
那金將感受到身後的威脅,伏在馬背上急奔,明軍將領目光一寒,將手中長矛直接投射出去,長矛沒能射中金將,越過他的頭頂,插在戰馬前面的地面上,矛杆連連震動,發出嗡嗡聲響。
金將和戰馬同時受驚,馬匹一聲嘶鳴,前蹄高高懸空,險些將金將甩下馬背,那金將雙腿用力,夾住馬腹,手大力的控制韁繩,戰馬嘶鳴幾聲,前蹄重重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