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也正是因為看到他開發瓊州的政績,所以點了他的將,本來想讓他總督臺灣,但是因為與桂王交易,讓他率先響應遷臺,所以啟用閑置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瞿式耜擔任臺督,而讓他就任占城總督。
陳邦彥明白王彥的意思,就是希望兵部能讓占城督放開手腳,事實上,兵部也確實這麼做了,否則等占城打來報告,兵部作出決斷,再送回去,恐怕黃花菜都凉了。
“殿下,兵部早以行文兩廣總督府,還有占城總督,南洋若是出了問題,占城總督可以直接調動占城軍隊,兩廣總督在未得朝廷命令之前,以配合占城總督為先,朝廷命令到達之後,以朝廷命令為主。”
王彥點了點頭,將話題扯了回來,“遊侍郎,安置難民的事情,你要繼續跟進,臺島方面要與瞿總督多溝通,爭取九月上旬,將江北的難民全部運走。吏部徵調的船要給朝廷騰出來,然後發往朝鮮。”
“下官知曉,定然不負殿下和朝廷之託。”遊友倫起身行了一禮。
王彥揮了揮手,“遊侍郎方回南京,一路勞頓,先回去歇息。”
遊友倫躬身後退幾步,然後轉身離去,待他出了內堂,王夫之說道:“殿下,準備要與滿清開戰了麼?”
王彥沒有否認,“去歲滿清糧荒,今歲夏收後,才得以緩解,現在朝鮮既然駐軍三萬,就該發揮作用,孤準備調鄭成功的水師入朝,配合謝遷,在秋收之際,襲擾山東、北直沿海,破壞滿清秋收。”
“如此一來,和談就拖不下去,揚州是否也要開打。”王夫之說道。
王彥笑道,“不錯,大半年了,時候也差不多,再等下去,煮熟的鴨子便要飛了。”
說完,他看向外堂,說道:“工部宋侍郎進來說話。”
外堂端座的幾名官員中,立時站起一人,正是最進從廣州入京的宋應星,廣州的軍器製造則由其兄宋應升統籌。
宋應星從外堂走進來,給王彥和幾位閣部行了一禮,王彥伸手讓他入座,然後開口問道:“宋侍郎,廣州那邊的軍器製造如何,現在又多少儲備,能否支援朝廷進行一場十萬人左右的大戰。”
明朝之前撤退到西南,所以許多軍器作坊都在廣東和湖廣,還沒有轉移到江南來。
宋應星剛從廣州過來,對于軍器的製造、儲備無疑十分了解,他聽了王彥的詢問,開口說道:“回稟殿下,廣州軍器的儲備到是十分充足,主要是修複、翻新了罩甲四萬套,火銃兩萬杆,新造紅衣炮八十門,佛朗機炮四百門,自身火銃四千杆,新甲一萬套,再加上湖廣那邊的製造和儲備,支援十萬大軍應該沒有問題,就是火藥有些欠缺。”
這麼多器械,不可能是半年內可以製造出來,大頭還是去歲戰損,從新修複,以及繳獲清兵衣甲,進行改造後的成果,新造的器械其實並不多。
王彥聽了前面的話,還心中一喜,等聽說火藥不足,眉頭便不禁皺了起來,“本朝大軍半數以上使用火器,火藥不足怎麼作戰,是缺少什麼,導致火藥不足,難道朝廷撥銀不夠嗎?”
宋應星忙起身行了一禮,搖了搖頭,“殿下,不是沒有銀子,是沒有足夠的火硝。”
王彥一臉懵逼,這些玩意兒他哪裡懂,“有銀子也買不到嗎?”
“火硝屬於重要儲備,之前能從日本買來一些,但現在我們軍隊規模擴大,火硝消耗太快,自産和從外面購買的火硝,已經跟不上軍隊消耗了。”
王彥聽明白了,沉吟一下,問道:“那軍器監沒有想解決的辦法嗎?可不可以擴大生産?”
“回稟殿下,軍器監已經在嘗試土法制硝,目前以具有一定成效,但想要獲取更大的産量,還是需要各地官府配合,下官已經寫好摺子,正準備送到內閣。”
王彥沒問什麼土法制硝,說了他也搞不懂,他只要結果,專業的事情,讓精通的人去幹。
“既然有辦法解決,就是好事,內閣要盡快商談宋侍郎所提方案,如果可行,便交代吏部下文地方,讓他們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