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不說超過王彥,至少要把擁唐派比下去。
魯王一行,繼續前行,準備前往海邊視察鹽田。
謝遷等兩淮的幾支流民武裝,在投靠魯王後,魯王憑借他手下的文官,迅速將這幾支流民正規化,進行了改造,青壯編練成軍,老弱婦孺則全部用來進行屯田,曬鹽等生産。
有善於治理經營的文官參與進來,被破壞嚴重的江北地區,相信很快就能恢複過來。
魯王一行還沒到海邊,幾名疾馳的騎兵,便把他追上,帶來了一個天大的訊息,“黃河被清軍炸開了。”
江北,淮河南岸,魯王在一眾騎兵的護衛下,沿著河提前行,發下淮河的水量至少減少了一半。
魯王一行急忙奔入淮安城中,謝遷等將前來把他迎入府衙大堂。
不多時,一名消瘦的文士,被帶到大堂。
魯王進來時,謝遷已經跟他說了一些情況,他先開口問道:“閻先生,具體情況,你給孤說說吧。”
這文士正是錢謙益等江南複明勢力,派往山東側劃事變的南直隸文人閻爾梅。
“殿下,慘啊~東虜滅絕人性,山東北部,數百裡之地,具被東虜給淹了,榆園義軍,百萬軍民,全完了,嗚嗚~”閻爾梅聞魯王相問,不禁悲從心來,伏地大哭。
魯王見他如此,不好急問,等閻爾梅哭過一陣,才慢慢問清楚。
早在謝遷縱橫山東兩淮時,榆園軍因為有原來劉澤清部,以及江南文人的參與,所以走了一條比較正規的路線,義軍專心經營曹州等地,沒有流動作戰。
清廷覺榆園軍危害小,也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幾次想要圍剿,都因為一些變故而終止,榆園軍也因此進一步壯大。
南方江南之役打響後,榆園義軍也接到了牽制北地清軍的命令,以此來配合江南之役。
江南對於清廷至關重要,北京的多爾袞在接到洪承疇、多鐸的告急軍報後,自然不會在北京坐著幹看戲,他很快便著手抽調臣服滿清的蒙古八旗,準備南下支援。
可是大軍沿著大運河往南推進時,得到訊息的榆園義軍卻對清軍進行了伏擊,沒想到一戰還真將清軍前鋒擊敗。
這時多爾袞,才意識到榆園義軍的威脅,有這樣一隻人馬,在北直隸、山東交界之處,又靠近大運河,對於滿清的威脅實在太大,不僅阻攔了清兵南下,也威脅到了清軍糧道,甚至會使北直隸不穩。
多爾袞當即調動人馬進行圍剿,但是榆園軍利用榆園和地道與清兵周旋,清騎在樹林中發揮不出戰力,反而不斷被榆園軍用地道偷襲,損失巨大。
魯王聽到此處,才知道江南戰役打了這麼久,北面的清軍一直沒南下支援,原來是被榆園軍給拖住了。
現在榆園軍一滅,恐澤區一幹,或是天冷結冰,北方的清兵必定南下。
這不為別的,多爾袞現在也沒糧,不搶不行,就算明朝這邊不好打,他也要憑借騎兵,來搶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