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為已臻至此境極盡圓滿,接下來,就是煉化再多的大道祖源,也已無法讓的修為再又進步……”
很快,林尋就意識到,若修為想再進步,就必須破境,可惜的是,破境並非是苦修就能辦到,而是需要契機。
而帝境七重,名喚煉虛。
心同日月大輝光,
我與乾坤為表裡。
煉化虛空為本真,帝界之外大星空。
這是一首描述煉虛境的道偈。
說的是臻至此境,修道者在本命帝界中凝練萬道,開闢一方星空之地,日月在其中大方光輝,垂落下的大道,和本命帝境形成一種清濁契合,上下交融的妙相。
而只要踏入此境,修道者一身道行神光周足,法相圓滿,色空俱泯,形神俱妙,至精至徹,至剛至大,還虛歸真!
實則,就是一種讓一身道行從“有”入“無”的過程,無是虛無,練就虛無,方可歸真。
簡而言之就是四個字,還虛歸真。
這便是煉虛境,已經開始碰觸虛與實、有與無、真與空的大道奧秘。
“七重煉虛,八重合道,九重返祖……就是不知道,在有無之間締造生死,有屬於那個層次所能參悟的奧秘了……”
林尋陷入思忖。
很久以前,他曾在闖過青雲大道第八重關“破道”時,領悟到一個禁忌般的境界。
大道,便是構成世界的本源,修道者所求索的極盡力量,就藏於世界運轉之間的奧秘中。
心有乾坤,則可掌乾坤!
當有朝一日,若能以一己之力,構建一方世界,演繹週而復始之秩序,變化萬物更迭之永珍,這和傳說中至高無上的造物主有什麼區別?
這個境界,所掌握的力量,已不是化腐朽為神奇,而是創造和毀滅!
在“有”“無”之間,締造生死!
這便是所謂的“無中生有”。
以前,林尋並不知道,這個境界,便是在帝境中,都極少有人能達到。
而如今,歷經多年遊歷,隨著道行一步步提升,林尋已隱隱意識到,這個境界,的確堪稱禁忌!
起碼九境祖,都不曾擁有這等力量!
“怪不得當年曦知道此事後,顯得那般不淡定……”林尋想起當年的往事。
在曦她的認知中,無中生有,在有無之間締造生死,這等境界,便是一個宛如禁忌般的存在。
只是當年林尋根本不懂這些。
同樣,當初在桑林地,金蟬青年在得知林尋還未成聖,就窺伺到“無中生有”之境時,也曾罕見的失態。
林尋清楚記得,當時的金蟬青年曾一愣,罕見地有些怔然,抬眼看向自己,問:“你也懂得這等境界?”
林尋的回答是:“驚鴻一瞥。”
即便如此,依舊令金蟬青年讚歎不已。
而如今,林尋早已清楚,金蟬青年有著“此蟬雖小,道比天高”的美譽。
在當年那一場彌天對弈中,金蟬更展露出恐怖無邊的力量,擊殺帝祖人物如雨落!
讓三師姐若素他們都感到無比驚豔。
可很早以前,金蟬青年卻驚訝於林尋所窺伺到的“無中生有”,由此可想而知,無中生有之境,何等神妙。
如今,林尋回歸以往種種,許多不曾在意的細節和畫面浮現心頭時,這才意識到,無中生有所代表的境界,何等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