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說的不錯,但膠州還有一個呂興海在,此人是三哥的授業恩師,決不能輕視。黃頌升只有一次偷襲的機會,無論成與不成,都得迅速撤走,回來斷曾東的歸路,這次最低的目標也要全殲這百艘戰船。”石落升定下了戰略目標。
凌振點了點頭:“只要水軍能大勝,然後分兵圍住膠州和北海,就能和齊國談判,要求他們從漢中和南郡撤軍,如果不同意,那膠州不說能不能贏,至少北海一帶得全部落入我們之手。”
劉子玄和肖宇聽完整個戰略,再次表態道:“請眾位放心,我們定保漢中(南郡)不失。”
“說完齊國這三路大軍,再說魏國這三路。吳雙率十萬大軍攻打廣源城,這應該只是做做樣子。寧將軍可是能硬扛田無忌的人,再說他手上也有十萬大軍,我相信以寧將軍之才定能反守為攻,不僅能大敗吳雙,還能反攻韶州。”凌振對寧不屈充滿了信心,這可是經過十幾年戰火的淬鍊,實打實的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領。
“寧將軍那邊是不用擔心,但濟州和秦地就不樂觀了。鄧文豪跟在鄧元覺身邊十幾年,高將軍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另外楊教主對濟州的擔心也不無道理,萬一郭詡和荀玉清都趁機投降魏國,那就切斷了我們和秦地之間的聯絡了。”石預愁容滿面,對魏國的攻勢頗為頭疼。
“濟州不用擔心,郭太守和荀將軍如果要投降魏國,那在開戰之前就投降了,絕不會拖到現在。”石落升對二人的忠心毫無懷疑。
“即便是殿下相信他們,也不能不防止意外情況出現,我建議還是先換下他們,相信他們也能理解。”楊逸同樣堅持自己的看法。
“周雲景當年在楚國的時候,可是能與項楚齊名,現在我們除了荀將軍之外,還有誰能抵擋住他?”石落升反問道。
眾人都想了片刻,也沒有合適的人選。
石落升又道:“與其勉強換一個人上去,最後丟了濟州,枉送了性命不說,還寒了郭太守和荀將軍的心,這又何必呢?不如大家都和我一樣,相信他們不好嗎?”
“殿下說的沒錯,諸位難道都忘了,當年就是因為燕帝朱庭訓不相信牛將軍,才導致燕國這麼快滅亡的,難道我們要重蹈覆轍嗎?再說當年我和子玄將軍,以及郭太守、荀將軍四人跟著殿下一起在東山剿匪,我深知他倆的為人,是絕不會背叛殿下的,諸位就放心吧。”說完,王倫又衝著劉子玄使了個眼色。
劉子玄會意道:“就是,我也絕對相信他倆的為人。再說濟州還有倪雲的一支水軍在,真有什麼事,他也能給我們預警,大家就放心吧。”
見王倫和劉子玄這兩個“元老級”的人物都力挺,眾人也不再說什麼了。
“那濟州暫時保持不變,仍由荀玉清統軍,倪雲的水軍做機動。最後說說實力差距最大的秦地,青州已經丟失了三座城池,再這麼打下去,要不了多久,秦地大部分地區都要淪陷。”凌振繼續說這最後一路大軍。
在場的眾人都清楚,論實力,高克恭並不算出類拔萃,和鄧文豪相比,差距更是不小。再說這兩年秦地的工作重心都在發展經濟上面,軍事方面不僅沒有擴軍,反而裁撤了不少。
“不如我們請燕赤行出兵牽制鄧文豪吧。”楊逸提議道,兩年前也是由他代表天羅教和燕赤行簽訂盟約的。
“恐怕很難,魏國那邊的第二號人物吳騰也沒有參與這次戰爭,我想鄧元覺讓他留在滁州就是為了防止燕赤行參戰吧。”王倫搖了搖頭。
“那烏昌臣呢?他可以派烏昌臣從兗州出兵啊?”楊逸繼續問道。
“兗州兵力有限,就算烏昌臣肯出兵,也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王倫還是搖頭。
其他人也想了很多方案,但天羅教能打陸戰的將領實在匱乏,沒有一個人選能說服眾人。
石落升也把麾下所有的將領都過了一遍,覺得除了派凌振去,或者自己親自上之外,就真的沒人能對付鄧文豪了。
但留下凌振是為了防備田無忌,而自己也要小心鄧元覺突然出現在戰場上。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姜婉兒突然走了進來,滿臉喜色的對眾人說:“各位,你們看看誰來了?”
說完,側過身子,從她身後走進來一個人,眾人頓時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