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元覺搖了搖頭:“陛下才繼位不到兩年,我不相信他會有這樣的舉動,一定是受到了奸臣的蠱惑。”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了:“對,丞相袁成策以前是陛下的太傅,一定是他蠱惑陛下的。”
“還有太尉高義,他以前在楚國任大司馬的時候,口碑就不佳,一定是他把以前的那套蠱惑人心的把戲,又重新帶到了我們大宋的朝堂。”
眾將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抨擊朝廷重臣,甚至連一些地方官員都帶了進去。
鄧元覺感覺差不多了,伸手往下壓了壓示意眾將安靜。
“諸位都說的沒錯,朝中主要的奸孽就是丞相袁成策和太尉高義,我身為大宋的魏王和大將軍,有責任替陛下整頓朝綱。所以我決定即日起兵建鄴,滅奸孽,清君側。”
“滅奸孽、清君側。”
“滅奸孽、清君側。”
“滅奸孽、清君側。”眾將都跟著喊了起來。
“周雲景上前聽令。”鄧元覺大聲喊道。第一個給誰下命令也是很有講究的,說明這人是最值得自己信任的。
在鄧元覺的幾個重要將領中,吳騰是心腹中的心腹,兩人無話不可說,自然用不著這套虛的。鄧文豪是自己的兒子,自然也不需要。剩下的就屬周雲景最有才能,而且他是最後加入到自己陣營中的,第一個喊他也是一種收買人心的手段。
果然周雲景心潮澎湃的走上前,跪倒在地:“末將在。”
“我給你三萬人,你緊緊地跟在魏中行後面,不用與他交戰,若他去攻打丹陽,你在後面牽制,若他回過頭來打你,就直接率軍撤走。”
“末將領命,等到他軍糧耗盡,並且士卒疲憊的時候,末將再聯合雷將軍前後夾擊,取下他的腦袋。”周雲景上前領了將令退到一邊。
“吳騰上前聽令。”
“末將在。”
“我也給你大軍三萬,你去取吉州。在出發前,給還在燕地留守的吳雙傳信,讓他起兵十萬從廣源城殺回來,在吉州再與你會和。”
“末將領命。”吳騰領了將令也站在一邊。
“鄧文豪,你以魏王府的名義發出檄文,昭告天下我起兵的原因,並號召百姓和我大宋朝的地方官員來支援我。”
“末將領命。”
“諸位,這一次我被迫發動內戰實屬情非得已。勝,則與諸君共享富貴,敗,則與諸君共赴黃泉,以後請諸君多多費心。”說完,鄧元覺朝著眾人行了一個禮。
鄧文豪的檄文很快就傳到了建鄴,袁成策看完檄文內容之後嚇出了一身冷汗,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數次地方諸侯王打著清君側的名義造反的事件。無論最後成功與否,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政府軍一旦不敵叛軍,君主一般都會殺了叛軍所說的奸孽,以此戳穿他們起兵的藉口。
這是袁成策第一次收到訊息沒有去向肖衍彙報,而是去找了同為“奸孽”的高義商量。
“高太尉,大將軍造反了,造反的理由居然是我們倆。”袁成策來不及擦拭額頭上的汗水,就把檄文遞給了高義。
“這得趕緊向陛下彙報啊,你找我也解決不了問題。”高義從政經驗豐富,又熟讀歷史,自然猜到了他的用意,但此刻也不說破。
“難道太尉你就一點都不擔心嗎?魏中行八萬大軍打了荊州半年都沒攻下,反把丹陽給丟了,陛下正為此生氣呢。現在要是知道大將軍造反了,只怕為了平息他的怒火,會先殺了我倆賠罪。”袁成策有些不滿高義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