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何出此言?他可是堂堂的齊國三皇子,掌管齊國所有的水軍,以及三十五萬的陸軍,還有誰敢殺他?”鄧文豪聞言大驚,就算是對手,這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殺他的人應該就是齊國當今的皇帝姜桓宋。”鄧元覺十分肯定的答道。
“怎麼可能?姜桓宋登基之後就封了他為魯王,如果已經殺了他,又怎麼還會封王呢?”鄧文豪依然不解的問道。
“那不過是避人耳目而已,姜桓宋在登基前就曾對外宣稱,姜桓燕為了替父守孝,決定在靜思苑隱居三年,期間不見任何人。我雖然和姜桓燕接觸不多,但從他在戰場上的表現來看,他絕不會以這樣的方式來盡孝,姜無雙平生最大的夙願就是統一五國,他真要盡孝,就應該去替他父皇實現這個理想才對。”鄧元覺捋了捋鬍鬚,胸有成竹的道。
“光憑這些也不能推斷他已經被姜桓宋殺了啊,被軟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要知道他可是掌管了半個齊國的兵力,殺了他,姜桓宋就不怕他手下造反嗎?”鄧文豪雖然認為父親的話有道理,但還是不願相信姜桓宋會捨得殺了威震天下的海戰第一人,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的弟弟。
鄧元覺卻搖了搖頭:“正是因為姜桓燕掌握了半個齊國的兵力,齊帝才會要殺他。別忘了我們鄧家是因為什麼才從建鄴搬遷到壽春來的,我們只不過是貴族而已,姜桓燕可是皇子,而且還是親近齊帝政敵的皇子。”
聽到這裡鄧文豪臉色大變,鄧元覺又接著道:“姜桓宋這小子也不簡單,明明已經殺了自己的弟弟,還對外封他為魯王,這樣就可以穩住他手下的那些將士,同時還可以借他隱居為名,收回他的兵權,姜無雙的這幾個兒子,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難道偌大的一個齊國就沒人能識破姜桓宋的計謀嗎?”
“當然有,齊國的丞相宋衝、大將軍田無忌、包括四皇子姜桓楚,我相信他們都猜到姜桓燕已經被殺了,但宋衝之所以不說,是因為要維護齊國的穩定,而田無忌和姜桓楚不說,是因為他們知道說了也沒人會信,反而會被姜桓宋利用這些言論來刺激那些親近姜桓燕的將士。”
鄧文豪點了點頭,這些年的沙場經歷讓他明白一個道理,人如果堅信一個觀點是對的,這個時候如果你上前去否認這個觀點,那這個人很可能會因此和你翻臉。
就像現在一樣,如果姜桓楚和田無忌跳出來說姜桓燕已經死了,而齊帝卻說他沒死,那姜桓燕麾下絕大部分的將領都會選擇相信姜桓宋的話,甚至會對田無忌二人反感,覺得他們是在詛咒自己心中的軍神。
“既然姜桓燕已經死了,姜桓楚也不在開封,不如我們趁勝追擊,滅掉楚國吧。”鄧文豪對在潁川被項楚圍攻的事情依然耿耿於懷。
鄧元覺搖了搖頭:“現在的項楚不過是條喪家之犬,讓他多活幾天又能怎樣。以前我讓他佔據隨州,不過是想在我們和齊國之間保留一個緩衝地帶而已,所以才讓陳紹東去給他提供物質補給。現在他逃去了許昌,姜桓楚自保都成問題,更別說照顧他了。至於姜桓宋,就算有心想幫他,物質資源也送達不到許昌。”
“那父親下一步是打算對付曾東嗎?”
“不錯,等文傑回來後,由他駐守周口,你和我去收復舒州、柴桑以及夏口三城,先把吳騰的補給線打通再說。”
“曾東是姜桓燕的副將,手上有三十五萬大軍,想對付他也不容易。不如我們先去徽城聯合周將軍,吳軍師從後方新徵的八萬大軍上個月也到了徽城,在兵力上我們並不會處於太大的劣勢。”鄧文豪提議道。
鄧元覺笑了笑:“不用那麼麻煩,如果我沒有判斷錯的話,這三座城池,應該可以很輕鬆的奪回來。”
看著鄧文豪不解的表情,鄧元覺又解釋道:“姜桓楚和田無忌手上共有二十萬大軍,而姜桓宋手上沒有多少兵權,為了自己的安危,他一定會假借姜桓燕之名,把曾東的三十五萬大軍調回上京。”
鄧文豪這才恍然大悟,舒州、柴桑、夏口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但對姜桓宋來說不過是外邦的三座城池而已,和保住自己的皇位相比,就算丟了也沒什麼可惜的。
半個月後,正如鄧元覺所料,曾東果然收到了姜桓宋的調令,抽調他麾下的三十萬大軍回上京,只留給他五萬人鎮守楚地。值得一提的是,隨同調令一起來的還有一件姜桓燕的隨身信物,曾東看了之後,什麼都沒說,乖乖的交出了兵權。
又過了半個月,拿下陳留和梁郡的鄧文傑回到了周口。次日鄧元覺帶著鄧文豪領兵八萬出征舒州,同時下令在徽城駐守的周雲景也起兵八萬過來助陣。
“落升,你們進軍的速度還真快,這才不過兩年多的時間,秦國三分之二的領土都被你們天羅教拿下了。”姜桓楚一干人經過一個月的趕路,也來到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