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朕聽了你們的,將來天羅軍殺到城下,朕是該學熊煥遷都上谷城,留下太子守城,還是該學朱庭訓傳位於太子,自己留下來守城?”馮伯謀見眾人還是不同意救援,又丟擲了另外一個問題。
太子馮濤摸不準馮伯謀的真實意圖,嚇得趕緊跪在地上:“兒臣願意留下來守城,父皇您先去上谷。”
馮伯謀卻沒看太子,眼睛一直盯著眾臣。
李世榮沒想到陛下會有此問,秦國和楚、燕兩國不同,蘇城地處幽州,而幽州又是大陸的最邊緣,歷來遷都只有往更靠近中原的地方遷,現在要遷就只能遷去高麗國了。
“臣認為沒有遷都的必要,蘇城已經是全幽州最堅固的城池,如果連蘇城也守不住,那其他地方更不可能守住。”李世榮答道。
劉宏昱一聽也連忙附和:“正是正是,臣認為當務之急還是招募新兵,積極備戰,另外我們與齊國互為姻親,他們也正在和宋軍交戰,不如向他們請求援助,說不定齊國還能派出一支大軍來救援我們。”
馮伯謀一聽有些心動:“可齊國現在已經有四十萬大軍在外,他們還有能力還救援我們嗎?”
“不試試怎麼知道,齊國與幷州接壤,我們答應將幷州割讓給他們,反正現在幷州大部分地方也在天羅教手上。只要他們兩軍交上手,那個名不見經傳的王赤驥又怎會是齊軍的對手,等他們大敗的時候,我們也趁機出去對付高克恭,一舉收復霸州和冀州。”劉宏昱越說越是興奮。
可馮伯謀一聽要割讓幷州,有些捨不得,又問李世榮:“丞相你覺得大司馬的建議如何?”
“臣覺得可以一試,雲落山莊的莊主謝安石武藝不凡,派他為使也能快些抵達上京。至於割讓幷州,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不然齊帝又憑什麼答應幫助我們。”李世榮想不到更好的建議,只能贊同。
馮伯謀嘆了一口氣,安排人去請謝安石進宮。
相比中原的戰火瀰漫,海外的琉球群島則是一片祥和。算起來寧不屈來到那霸養傷也有半年之久了,現在內傷雖然沒有痊癒,但外傷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寧不屈養傷期間也沒閒著,除了自己苦讀兵書之外,還每天督促鬼影門眾練習武藝,打算將來回到中原時,能重建鬼影門。
這天寧不屈剛把眾人聚在一起,正打算開練的時候,竹中重治突然闖了進來。
“可是中原發生了什麼事情?”寧不屈見他神情悲痛,心知不妙,顧不上打招呼,直接問道。
竹中重治語氣沉重:“晉興半個月前被齊軍攻破,你們燕國亡國了。”
“那我父親(門主)呢?”寧不屈急切的問道,身後的鬼影門眾也全部擁了上來,七嘴八舌的追問。
竹中重治語調悲傷:“少門主和各位都節哀順變,寧門主在城破前一個月就自殺身亡了。”
“什麼?我父親是自殺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寧不屈雖然對父親的死早有心理準備,但不是戰死沙場,而是自殺的,這就讓他很費解了。
原來在石落升離開晉興後不久,姜桓燕就帶著二十萬齊軍趕到了。但姜桓燕沒有直接攻城,而是在駐紮在離晉興一百里遠的賓陽城。
燕國群臣早就嚴陣以待,一直等著齊軍過來決一死戰,誰知一連兩個月過去,姜桓燕仍然按兵不動。
這就讓朝堂上下議論紛紛,朱祁堂新提拔起來的驃騎將軍莫世鑫提議帶一支部隊,去賓陽看看姜桓燕究竟想幹什麼。可丞相朱瑩鈺死活不同意,說齊軍不來惹自己已經燒高香了,為什麼還要主動去惹他們。
本來兩人說的本來都在理,但當時的背景是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鬥爭最激烈的時候,在一些有心人的主導下,這場爭論很快就演變成了主戰與主降之爭,武將集團紛紛指責文官怕死,想要投降齊國,而文官也不甘示弱罵武將匹夫之勇。
這種爭吵自然讓太上皇朱庭訓和燕帝朱祁堂之間的衝突又升了一級。
朱祁堂本想讓莫世鑫帶兵出去打探,但轉念一想,朱庭訓手上還有三萬大軍,萬一莫世鑫這一走,朱庭訓趁機奪位怎麼辦?
朱庭訓也擔心朱祁堂會找人暗殺自己,奪走兵權,所以日夜安排重兵把守在自己周圍。
隨著兩人的衝突愈演愈烈,閒坐家中的寧則風突然想明白了姜桓燕按兵不動的原因。